“第三支柱”发展待提速 该如何“为养老而投资”?

2018-08-06来源:新华网 作者:潘清

  新华社上海8月5日电(记者潘清)面对老龄化不断加深的挑战,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已基本成形。但相比之下,被视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发展脚步迟缓。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为养老而投资”?呼之欲出的养老目标基金,能否助推第三支柱发展提速?

  养老保障格局基本成形 第三支柱发展脚步迟缓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商业养老构成的养老保障三支柱格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2月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9亿人,积累基金超4.6万亿元,第一支柱已经形成“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制度平台。第二支柱方面,同期全国已有近8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逾2300万人,积累基金近1.3万亿元。职业年金正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

  相比之下,第三支柱的发展脚步迟缓。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养老新机遇暨天天基金养老投资论坛”上,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金总监李连仁坦言,目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规模和覆盖人群非常有限,甚至可以用“基本无”来概括。

  今年2月,人社部、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多部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工作。在业界看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进入制度启动阶段,将逐步推动养老保障三支柱均衡发展。

  从税延保险到“以房养老” 前景看好困难不少

  事实上,我国在构筑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方面已有不少探索和尝试。从税延保险到“以房养老”,前景看好但困难不少。

  其中,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已于今年6月7日正式启动。截至7月2日数据显示,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的上海累计承保税延保单1.58万件,实现保费收入575.7万元。

  不过一些业内专家表示,我国个税国民覆盖率不高,加上提高个税起征点已成定局,未来缴税人数大幅减少无疑会对税延保险的发展产生影响。

  启动至今已满四年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也难免“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尴尬。截至今年6月末,多家获得试点资格的保险机构中仅有幸福人寿开展了此项业务,完成承保手续的不足百户。

  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现阶段仍处于“小众”状态,适用人群主要为孤寡、失独或空巢老人,尚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市场环境。

  善用长期投资力量 养老目标基金呼之欲出

  在业界专家看来,除了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之外,选择合适的投资计划获取长期收益同样是增加养老金储备、提高晚年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李连仁以香港强积金举例分析说,自2000年1月以来其资产配置中,股票基金和混合资产基金的年化收益分别达到5.5%和4.6%,大幅跑赢物价指数涨幅。“从这个角度而言,提升第三支柱贡献需要善用长期投资的力量。”

  今年3月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施行《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对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形态和投资运作进行了明确。这也被业界视为“现代金融业为服务社会养老迈出的一大步”。

  东方财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黄妮娟表示,养老目标基金具有投资组合风险随时间递增而递减、追求养老资产长期稳健增值,以及鼓励长期持有的特点,是针对养老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可预期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令养老目标基金迅速成为市场热点。短短数月间50多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相继上报,涵盖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两大产品策略。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兼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魏凤春分析认为,基于公募基金低门槛、标准化、配置功能多样、运作规范的特征,聚焦长期投资的养老目标基金能够满足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单笔投资金额低、资产运作安全、投资品种和期限多样的需求,可为个人提供符合养老理财需求的产品,并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实施提供产品储备。

  在业界看来,作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呼之欲出的养老目标基金有望与其他个人商业养老产品一起,助力第三支柱发展提速。

【编辑:李伊涵】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