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技术共享” SF Motors想告诉世界什么

2018-08-02来源: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 作者:见习记者 程鸿鹤

  SF Moto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 资料图片

  搭建起以美国硅谷为中心的全球研发体系,网罗来自特斯拉、宝马等知名车企的近千名人才,再加上在电驱动、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低调潜行两年多的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企业SF Motors正开始逐步显露出其着力打造的“内功”所在。

  近日,SF Motors在北京举办发布会,正式揭晓了其品牌中文名称“金菓EV”,同时亮相的还有智能电动SUV车型SF5。在技术研发和制造领域多年精耕细作之后,SF Motors借助硅谷创新快速成长,开启了其在中国市场全面发力,推动产品量产化进程的步伐。

  实际上,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正引来不同领域的入局者。虽然新品牌层出不穷,但在一轮轮大张旗鼓的宣传攻势之后,更多的企业如风过水面,迅而无痕,能够留给市场深刻印象的企业并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想要凭借一两款产品“赚快钱”的企业大有人在,其整体体系能力的缺失让人看不清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拿来主义”正日薄西山,是否拥有决胜市场的核心技术,才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所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率先找到“立足中国,贡献世界”的核心竞争力,考验着市场后来者的定力与决心。

  发布会上,SF Moto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表示,汽车行业是最复杂的行业之一,新能源产品从设计到量产,需要的不是一个有噱头的设计或吸人眼球的功能,而是要在一开始就要构建一个精密的体系来保障长期性的成功。金菓EV从诞生以来所做的大量工作,其实就是体系的搭建和不断完善与进化的工作。

  据介绍,从2016年1月SF Motors在硅谷正式成立以来,借助硅谷创新精神快速迭代,金菓EV已经搭建起了以硅谷为中心的全球研发体系,在三电系统、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辆设计、车辆工程等各领域发力研发,在电驱动和智能两大技术重点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突破,也打造了技术集成能力。

  例如,业内首创的四电机驱动平台,能在3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独立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让行驶里程可突破500公里;保护性的自主驾驶技术,可实现全天候、全路况的驾驶安全辅助;车载式的增程器平台,有效解决里程焦虑,为“充电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制造体系方面,金菓EV凭借大数据和精益化管理,着力打造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水平、生产成本的高效控制。另外,金菓EV是目前唯一具备中美两地制造能力和生产资质的品牌,在中国重庆和美国印第安纳的智能工厂都达到工业4.0智造标准。

  “技术是金菓EV非常核心的竞争力。同时,金菓EV在产品品质与产品一致性方面,同样非常关注。” 张正萍直言,“对于整个EV行业来说,目前还没有真正大规模批量生产并成功交付的企业。未来,产品品质、可靠性等因素,是金菓EV优势所在。”

  发布会上,除了揭晓了品牌中文名, SF Motors公布了金菓EV在中国市场的最新规划。据悉,2018年9月中国智能工厂将会完成设备调试,并开启试生产;2018年10月即将开启长达500万公里的产品可靠性耐久测试;智能电动SUV车型SF5计划2019年在中国市场量产并上市。

  据介绍,SF5目前已进入测试标定阶段。SF Motors首席技术官唐一帆介绍,多辆样车正在新西兰进行反季节高寒测试,金菓EV将保证所有测试车辆必须经受从高原到盆地等各种路况的挑战。同时,量产前的车辆还必须经历累计长达500万公里的可靠性耐久测试,以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共享经济向制造领域深度渗透和全面融合的今天,单打独斗并非最佳策略,携手同行才是“上兵伐谋”的秘诀。在世界汽车市场,行业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通过技术共享等方式降低成本,同时进行基础设施、政策等方面的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3月举办的全球发布会上,SF Motors表示今后将通过技术共享和产业链开放合作,与更多伙伴一起推动电动汽车的加速发展。在SF Motors看来,以“技术开放,制造共享”为通路的智能汽车产业打造,将成为SF公司推动EV行业整体发展的独特路径。

  张正萍透露,将通过对公司领先的智能电动技术共享,建立开放的产业链合作机制,发挥中美两地的市场优势,与所有致力于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携手,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应用,推动EV领域的产业链资源整合及整体快速发展。

  据悉,目前,金菓EV已经打造了国际品牌级的供应体系,积极参与欧洲及美国等顶级制造商生产技术的合作引入,已与博世、英飞凌、三星SDI等全球一流装备制造商形成了战略及业务关系。

  与此同时,金菓EV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智能驾驶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开设了全球首个专门用于测试互联和智能驾驶系统的虚拟场景,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合作研究项目也在持续推进。

  “我们希望中国企业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并且分享到行业里来。目前,电动车发展的速度,还要与更多EV产业的同路人共同努力。我们要共享出来这样的技术,让大家都能用到‘中国造’的电机、电控。”张正萍如是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程鸿鹤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京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