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青年十大流行语,哪一句你走心?

2018-07-31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40年前,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40年的变迁里,青年流行语有哪些变化呢?一起来看看!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笔者归纳出青年十大流行语。

    青年流行语有哪些变迁?

    敢饮头啖汤

    改革开放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用“敢饮头啖汤”的勇气,走出改革时代的新步伐。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改革开放后,青年逐渐面对市场发展、面对商品交易、面对金钱往来。特别是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讲求金钱和效率逐渐成为流行观念。最流行的说法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从我做起

    1979年清华大学学生率先喊出“从我做起”的口号,由高校传播到社区、农村,传播到平原、山区,成为激励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下海

    “下海”其实是比喻词,指青年跳入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大海”,自主挣扎和生存。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是指从传统的机关、国企、单位等跳出来,自由谋生。随后就出现“经商”一词,将个体户、港资企业、外资企业等都归到这一范围。

    洋插队

    青年流行的“洋插队”是套用了上世纪60年代知青下乡“插队”的说法,移植来指出国留学的一代人。通过“出国留学”获得各种知识和见识的青年一代,回国后带来新思维、新视野,为经济振兴和社会建设注入新生力量。

    创客

    社会传播之后,“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调查发现,“创客一代”的产生,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青年摆脱贫困和解决温饱之后,为实现梦想、创造人生价值,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突破社会,获得科技、经济、文化、福利的发展变迁。

    网虫

    对于青年网络一代的称呼有“网民”“网虫”“网迷”等说法。网络时代引发青少年对“网虫”身份的认同,带来网络求知、网络游戏、网络创业、网络就业等机遇,促使中国进入全新的发展环境。

    奇葩

    “奇葩”原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比喻某人(或某事物)不落世俗,个性十足。

    志愿服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传承“学雷锋、做好事”的传统,适应青年一代在获得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同时,希望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愿望,提供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

    世界范

    中国从“闭关锁国”到“睁眼看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经历了百年探索,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铺垫。如今,青年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敢于站上国际舞台。

    青年观念变迁价值何在?

    青年流行语的变化,表面看来仅仅是“话语变化、词条变化”,但是每一个词语产生和演变的背后,都具有社会时代的重要影响。

    创新社会理念

    青年的观念变化促进中国社会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意识,保持社会的旺盛活力与发展生机。

    创新社会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流行语的变化,不仅影响一代代青年乃至一代代中国人的发展变化,而且成为创新社会体制、创新社会结构的重要动力。

    在未来的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变革进程中,青年的新观念引发的探索和实践,将进一步推动体制创新、结构变迁,将为社会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社会资源

    通过农村“联产承包制”和城市“企业责任制”等改革,将包括青年在内的人力资源活力激发,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元素。伴随青年自由选择和自主创业、自主结社等机会增多,就产生更多推进社会发展的资源类型。

    青年社会组织,既成为青年就业创业的新领域,也成为发挥青年创造性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力量。

    创新社会网络

    传统村落背景下的“熟人网络”逐渐突破,拓展到城市化进程的“陌生人网络”,在进入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虚拟网络”。

    原文《改革开放40年青年十大流行语解析》,作者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教授),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 End —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作者|谭建光

    编辑|杜沂蒙

    校审|陈凤莉

【编辑:吴蕴聪】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