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式腐败4年后,这个省仍被批肃清腐败影响不彻底

2018-07-23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黄帅

    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对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宁夏等省区的巡视情况,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近日,中央巡视组陆续向被巡视地方、单位党组织反馈巡视情况。今天(7月23日),首批公布的14个省区巡视反馈内容摘编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布。

    “海运仓内参”(ID:hycplb)注意到,每个被巡视的省的问题各不相同,有些是新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未得到全面整改。

    比如,福建省被指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足”,河南省被指出“对上次巡视整改部分问题搞选择性整改”,四川省被指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不够”,辽宁省被指出“消除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不彻底,修复政治生态任务还很重”以及“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仍有市场”,江苏省被指出“不敢担当不愿担当问题有所抬头”,山西省被指出“肃清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恶劣影响不够彻底”......

    其中,山西省是罕见地被批评为存在“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的地区。巡视发现的问题包括:

    推进转型综改进展缓慢,脱贫攻坚不够精准、不够扎实,防污治污工作存在短板,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关制度不严格,扫黑除恶不够有力;

    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鲜明,破解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还比较乏力,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够到位,全面肃清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恶劣影响不够彻底,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措施不够系统有力,巡视巡察工作仍有薄弱环节;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出现隐形变异;对上次巡视整改不全面、不彻底。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发文指出:“出现(塌方式腐败)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生态出了问题,不良政治生态对一个地方和单位造成系统性伤害,败坏了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制止塌方式腐败的重要方法。

    塌方式腐败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2014年山西省被查处的腐败窝案可谓触目惊心,金道铭、令政策、杜善学、陈川平、聂春玉、白云、任润厚等多位高官相继落马,山西反腐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令人印象深刻。“海运仓内参”(ID:hycplb)注意到,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山西省省长李小鹏指出,“必须严查根源、汲取教训、纠正错误,认清山西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复杂性,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儒林提到,在一个腐败重灾区的地市,省委组织部采取了很多办法遴选适合担任县委书记的干部,“组织部在这个市直接谈话622人,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个名单。”“结果,排在第二位的,半个多月时间就被牵进去了。还有一个排位靠前的干部,还向组织自荐,打包票自己没问题,而且推荐他的也不少,结果一个月内也掉进去了。”

    据相关资料,从十八大到2015年3月,山西省共有7名省级领导干部落马,仅2014年山西省处分违纪党员干部就达15450人,其中包括市厅级干部45人,县处级干部545人。以至于到了2015年的全国两会前夕,山西省管干部空缺近300名,包括3个市委书记、16个县委书记、13个县长。这些“残酷的数字”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

    认清现实问题、解决腐败难题、修复政治生态,成为此后几年山西省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6月,骆惠宁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的反腐和廉政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山西省委的领导班子曾多次谈及反腐问题,也实行了一系列有助于恢复山西省政治生态的措施。

    2017年7月,在山西省政府召开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山西省长楼阳生指出,从去年以来,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地促进了山西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工作中还有不小差距。他还强调,要坚持放权不放责任,切实改进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促进公平监管、科学监管,防止权力任性。

    这说明,山西省在反腐方面的确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3月,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过程领导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本质要求,是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山西省会让反腐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反腐节奏不会停,打虎拍蝇永远在路上”。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纪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中青在线、山西省政府网站、山西省纪委网站等

    编撰/黄帅 编辑/苍南

【编辑:于璧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