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贫瘠地变成桃花源,这个县级市真不简单!

2018-07-13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学习青年说

    学习青年说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6年间7次去晋江调研,2002年亲自总结提炼了“晋江经验”:“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16年间,“晋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16年后,传承“晋江经验”的这个县级市让“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成为现实。

    6666.66万元!这笔婚礼上捐出的善款,让新郎许清水成了“负二代”。捐款人是许清水的父亲许连捷——恒安集团创始人。许清水笑言,“负二代”的“负”是负债和负责的“负”,“一方面父亲为我结婚时捐的款我要还上,另一方面我从此也要负起责任,传承父辈热心慈善的传统。”

    在晋江,企业家做慈善是个传统。不仅有许多像许连捷一样的慈善家,甚至许多离开晋江多年的华侨,辗转找到家乡人,一捐就是几百万元,只为给家乡出一份力。

    福建省晋江市五店市传统街区。新华社 宋为伟 摄

    “晋江几乎每个中小学都收到过华侨的捐助,包括农村的学校。”晋江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告诉记者。这位企业家的父亲做了一个教育慈善项目,每年都有侨胞找过来捐款,在他们心里不给学校捐点儿钱,总觉得就没为家乡出过力。“不仅是教育,一些医院也是企业家带头捐建的。”

    他说,一些协会发起捐款,担心增加大家负担,往往要限制数额,比如规定个人捐资不能超过999元。即便如此,募集到几十万元也不是难事,“有时微信里会排起‘捐款长龙’。”

    福建豪山集团“少帅”苏鸿钊认为,企业家、侨胞的捐款热情源于对家乡、家族的热爱,“晋江人非常注重家族,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大家都会寻找和自己同一支系的亲戚。几乎每个姓氏都有祭祖的宗亲堂,家人定期拜祭。”

    在晋江,慈善已成为救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力抓手。截至2018年2月28日,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达到30.01亿元。其中,投入善款16.06亿元用于“解困、被征迁困难补助、助学、安居、扶助被征地养老保险、扶助低保人员新农合、关爱贫困母亲、孤儿助养五保门诊、镇村养(敬)老院”等慈善工程,以及定向投入卫生、教育、老人等慈善公益事业项目,受助困难群众近17万人次。

    缩小城乡差距 注重一体化发展

    美好城市的建设应该建立在全面发展上,如何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让农民在改革开放中有更多获得感,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为此,晋江在多个方面都做了努力:

    ◆晋江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保待遇;

    ◆公办高中、中职免学费,统筹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

    ◆推动新农合城乡一体化及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及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解决基层群众“看病贵”问题;

    ◆文化室(中心)、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实现村级专职巡逻队全覆盖,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治安巡防联动体系;

    ◆全市395个村(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点,依托大学生村官队伍和信息化平台,为群众提供民生事项办理或代办服务,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制度化、信息化、标准化,在省内率先实现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全覆盖,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登记、缴费、领取等业务。

    老人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散步。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与此同时,尊老爱幼、与邻为善渐成风尚。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成立了慈善协会,目前已累计筹集善款3000多万元,主要用于全村老人集中养老、居家养老及病困老人临时救助等。

    老人们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阅览室阅读报纸。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2012年,大埔村建成配有101个房间、220张床位的村级敬老院,村里近200位70周岁以上老人入住。陈玉旋老人选择了在敬老院集中养老。不仅每月吃住、医疗护理费用均由慈善协会支出,还不定期有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服务。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晋江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晋江成为福建省县级新型城镇化试点。2014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材料上作出批示,指出:“眼睛不要只盯在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

    发展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要保护绿水青山

    “出门见绿地、散步入公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晋江市政府对环保和生态高度重视。土地再稀缺也不能打绿地的主意。迄今,晋江市的中心地带依然保留着一片近万亩的田园。

    位于晋江市中心的五店市传统街区和现代建筑(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在全国陶瓷主要产区中,晋江第一个实现了全行业煤改气。70家纺织、印染、食品、皮革企业淘汰燃煤锅炉改为集中供热。福能晋南热电联产项目已投入建设,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实现全面集中供热,每年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885.75吨、氮氧化物828.455吨、粉尘622.617吨。

    晋江市磁灶镇的大埔村古称“五里林”,后因乱砍滥伐变成“赤土埔”,故名“大埔”。

    昔日的大埔村一穷二白,规划格局凌乱、房屋低矮破旧,道路崎岖泥泞,巷道狭窄拥挤,环境脏乱差。当地人说,以前空气中全是灰尘,村民不敢开窗、不敢在外面晾衣服,更不敢吃树上的果子。一到下雨天,更是污水横流。

    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的农民住宅小区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000年,大埔村正式启动旧村改造建设,现已建成安置房13幢504个单元,店面100间,别墅及跃层住宅151幢。

    如今的大埔村,别墅林立,村庄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村居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福满乡间,恩泽后代。大埔村高质量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先后投入750万元建成的中心小学,配有塑胶跑道、篮球场、多媒体教室以及读书长廊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本地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免收学费课本费。每年,村委会都为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不让一个孩子因为经济困难上不了学”。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习记者 张曼玉 记者 潘圆 宁迪

    来源 / 中国青年报(2018年07月13日 01版)

    图片来源 / 新华网、晋江青商会

    微信编辑 /  温维娜 曾宪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学习青年出品

【责任编辑:吴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