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工作的青年要给父母零花钱”写入地方青年发展规划,超接地气!

2018-07-0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邢婷 樊江涛

  主播君的话: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一些地方紧跟中央的步伐,相继出台了地方的青年发展规划。但是你知道这些规划是怎么出来的吗?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河北省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

  团十八大代表、团河北省委书记宋华英的印象:

  她列席了讨论《河北省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草案的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

  被提上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程之前,这份规划草案历经了广泛调查研究,多轮征集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多次研究审议修改完善。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对照十九大精神,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坚定文化自信等内容,在《规划》中进行了落实。

  在这两次会议上,众多修改意见最终汇成共识,成为终稿的重要组成内容。譬如草案未专门将国际与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作为独立章节提出,会议强调应引导青年主动融入全省新时代对外开放大局,该内容最终以独立章节呈现。

  几项甚至具体到数字的倡议型内容经会议讨论,最终成为这份地方青年规划的一大亮点:

  引导工作在异地的青年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工作在同城青年每周至"陪父母吃一顿饭",

  参加工作的青年每月至少"给父母200元零花钱"等孝老实践活动

  不同地理区位导致青年状态迥异,河北在规划中极力彰显自身的特色,奉献冬奥会行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青年建功行动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已被写入规划中。

  伴随紧锣密鼓的工作节点,如今,与规划相匹配,河北的联席会议制度也已出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相关53个省直部门的年度计划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均已一一落实。

  同时,出于基层实际考虑,河北特别提出,对市县两级是否编制出本地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不作硬性要求,重点是建立本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向省联席办报告本地区《规划》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接受中期评估,推动规划在本地区各领域落地落实,形成《规划》落实的强大合力。

《天津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

  起草

  团天津市委从起草第一天起,便提出“开门办规划”。

  在调研阶段,先后召开各界青年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后,依托网络平台征集意见建议4000余条,将其整理归类加以吸收。

  与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相比,2017年底出台的《天津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新增了“青年与互联网”“青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地方具体规划,团十八大代表、团天津市委书记王峰将这两项新内容概括为“天津特色”,而灵感则来自上述4000余条意见建议。

  王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青年大量在网,青年之间的社交除工作、亲情外有意义的社交几乎很少,这个阵地共青团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一定要主动去占领。

  “青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写入规划半年后,相关行动已经落地。如今,由京津冀三地团委合作打造的京津冀青年企业家论坛和中国家风青年论坛正吸引越来越多青年的目光。

  落地

  问需、问计、问策——2018年3月起,团天津市委开展面向全市青年团员的主题大调研活动,要求每名团干部至少面对面联系10名一线团员青年,将青年心声最终汇成工作台账,严肃承诺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并对落实情况予以严格督查。

  在3个月里,天津的团干部通过与19.8万名青年一对一谈心,征得1.5万条意见建议,其中1.29万条已得到解决。

  究竟是青年在找团组织,还是团组织在找青年?

  调研中,一名农村青年的求助让团西青区委陷入反思:在村里,这名青年的团籍无处可落,一心想找到团组织却屡屡被拒。最终,团西青区委为青年提供了落团籍的平台,也借此事改进了联系农村青年的工作方式和渠道。

  王峰说,“团组织脱离青年实际的欠账太多”,以此为契机,天津团组织力行改革之风,为规划落地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举措。落实规划不是一句虚话,应结合本地区青年实际。

  记者 | 邢婷 樊江涛

  编辑 | 陈凤莉 李雅偲

  校审|陈凤莉

 

【编辑:李师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