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关联

2018-06-29来源:光明网 作者:吴海勇、曹典

  清末民初,西方政治宣言影响中国,渐成政治文化潮流。受此宣言文化的鼓荡,中国共产党制定发布《中国共产党宣言》势在必行。中共发起组及时推动《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并草拟《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共一大虽未通过《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一缺憾终由中共二大弥补。其间的种种历史关联,值得钩沉。

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左为封面)

  宣言,是团体、政党乃至国家对重大问题进行公开表态和号召宣传的文告。从美国《独立宣言》到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再到 170年前马克思、恩斯格起草发表《共产党宣言》,传递着时代进步的跫跫足音。宣言在其中承载着推动革命理念跃进,传播并扩大政治影响的重要功能。欧美的宣言文化波及中国,在民国初年与当时勃兴的政党热相钩联,促成了中国第一波的政党组织的宣言热潮。这其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生重要影响的自然非《共产党宣言》莫属。正如恩格斯所言:《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卷,人民出版社 1965年版)。《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密切相关。从1920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拟写《中国共产党宣言》,中经中共一大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而未予发布的波折,1922年中共二大最终通过《中国共产党宣言》,向世人宣示了更为全面的党的纲领。宣言、《共产党宣言》直至《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文化在中国发展的这条红线,值得加以历史钩沉。

  宣言在晚清由外促内,随着政党在民国初兴而始成气候

  中国政党宣言,可追溯到晚清时期。晚清统治失序,会党兴起,但是迫于东方专制主义的淫威,会党多是沿用秘密结社的方式。为求秘密,对外宣言实无必要,况且政党宣言在中国秘密社会历史中原本就无此传统。同时期,《申报》等报刊偶有通讯报导西方政党、政府、政治人物的种种“宣言”。不过,如此微弱的西方影响源、彼时恶劣的政治环境均不足以促动晚清会党改弦更张,中国政党宣言首先产生于海外。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即起草发布《兴中会宣言》(福建省党务指导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宣言集》,印刷时间不明);1905年 8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又由孙中山起草 《同盟会宣言》,又名《军政府宣言》,表明革命宗旨,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并提出革命三段论即“军法之治”“约法之治”与“宪法之治”(同上)。这方面的作为,都堪称先驱。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发布《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宣言书》(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编:《中国国民党历年重要宣言集》,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总务科1929年印),中国政党宣言由外促内于此可见一斑。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即起草发布《兴中会宣言》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发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宣告“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的政治主张(福建省党务指导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宣言集》),为政党宣言作了一个全新的示范。对政党宣言在中国的兴起尤具推波助澜之力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民国初年一时涌现数百个党派。新兴政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政党、团体、政治人物为宣明其创建组织的缘由、政治纲领或者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竞相发表宣言,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政党文化。

【责任编辑:季元宏】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