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镇完善垃圾分类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018-06-14来源:东方网

  据松江区消息:十几个被彩绘成不同色彩和花式的废旧轮胎,两两层叠,轮胎圈内栽上各色花草,走近泖港镇焦家村“泖田绿色小屋”示范点,点缀于门前空地和墙角的一个个“轮胎盆景”分外引人注目。“这些盆景都是用镇环卫公司难处理的废旧轮胎做成的。”泖港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志锋告诉记者,废旧橡胶轮胎虽是可回收物,然而由于再生橡胶成本远高于用原材料制成的橡胶,因此废旧橡胶的处置是一道难题。像这样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如何从“口号”走向“习惯”,进而转化为“意识”?同样也是一道难解之题。6月11日,位于泖港镇焦家村的首个“泖田绿色小屋”垃圾分类示范空间揭牌并投入使用。集再生资源交投、绿色账户兑换、酵素工坊和生态之家4大功能为一体的“泖田绿色小屋”的启用,或将颠覆可回收资源交投点的传统意义,助力泖港镇完善垃圾分类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今年,泖港镇计划在16个村全部建成并启用“泖田绿色小屋”。

  再生资源交投站的2.0版本

  废玻璃、旧衣服、塑料瓶、硬纸板等可回收物从村民手中交投入“泖田绿色小屋”后,转入镇级垃圾中转站,随后不同类型产品进入不同的再生处理通道,制成再生产品。作为泖港镇再生资源交投站的2.0版本,更直观的垃圾分类体验和人性化的服务赋予“泖田绿色小屋”更多内涵。启用后的绿色小屋将作为泖港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窗口。“泖田绿色小屋的再生资源定时定点回收时间是每周三上午9时至11时,其他时间采取上门回收的方式,行动不便的村民可拨打公示电话预约上门回收。除此之外,回收人员每天都会在村里巡回两趟上门回收。”张志锋说。

  由一排展示架所隔开的半封闭区域是“泖田绿色小屋”的生态之家。“相比于以前仅具备再生资源交投和绿色账户兑换功能的再生资源交投站,泖田绿色小屋还具备酵素工坊和生态之家两项功能。”张志锋介绍说,“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让群众在交投时有真实体验,其次要从孩子的教育抓起。”“泖田绿色小屋”的生态之家启用后,不仅将作为绿色小屋对口学校——泖港学校的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基地,同时也支持泖港镇社区学校生态环保课程的开设、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培训、酵素工坊活动的开展等,形成垃圾分类综合教育基地。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在“泖田绿色小屋”里,废旧报纸变成了环保笔记本、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制成了飞机模型、废旧纸板搭成创意场景……陈列在“泖田绿色小屋”展示架上的各种由废旧垃圾制成的小产品,给了村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最直观体验。

  “旧衣服、废塑料、废玻璃这些低附加值的可回收垃圾,原先卖给收废品的人都不肯要,我们只能拿去扔了。现在我把这些垃圾卖给绿色小屋,废品不仅换了钱,还能变成有用的东西,我们都愿意这样做。”有村民表示,通过“泖田绿色小屋”不仅见到了垃圾分类的流程,也目睹了可回收资源再生利用的成果。新的再生资源处置方式给了村民一次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真实体验。

  在泖港镇焦家村田间路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内,每日早晚,都会出现一支几人组成的队伍,他们不是村里的垃圾分类保洁员,却自发对村民投放到垃圾站的垃圾进行分类,干湿垃圾分好类后,将可回收物拣出,再交投至“泖田绿色小屋”。“这支垃圾分类小队由村民自发组建而成,已经活动了数月之久,而且有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参与垃圾分类的趋势。”张志锋笑着说道,村民交投来的可“回收物,将由第三方有资质的环保公司进行处理,且必须有下游企业进行消纳,成为再生资源产品。”

  有效实现垃圾减量

  “我们算过一笔账,低附加值的垃圾直接扔进垃圾桶后,通过镇级垃圾中转站回收至区级垃圾中转站,处置费为每吨260元。如果把这笔垃圾处置费用于第三方环保企业做再生资源的回收,不仅能垃圾减量,还能转变村民的意识。”在张志锋看来,泖港镇的垃圾分类减量化,既要分类,更需减量,减量的关键便在于再生资源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焚烧和填埋是目前垃圾处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垃圾源头中分类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那么垃圾处置量自然会减少。再生资源交投和湿垃圾资源化处置是泖港镇垃圾减量的两种方式。“再生资源中有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的区别,废铜废铁等附加值高,废玻璃、废塑料、废旧衣服等低附加值的再生资源则更需要一条回收的渠道。”张志锋表示。因此,“泖田绿色小屋”通过委托第三方环保公司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立泖港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可喜的是,泖田绿色小屋”在今年“初开始试运行后,焦家村第一季度可回收物回收量就达24吨。这些可回收垃圾如“果没有被分类出来并进行资源化处置,那么进入到垃圾焚烧或填埋处置通道的垃圾将增加24吨。”张志锋说。

【编辑:唐红】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