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打卡了吗?“健身经济”促使消费升级

2018-05-22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谢宛霏

    “5月不减肥,6、7、8、9月徒伤悲。”29岁的北漂岩岩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配图是她汗湿的健身服的照片。不知何时开始,身边“动起来”的人爆发式增长。朋友圈都晒起了运动,有的在健身房畅快地出着汗,有的则通过移动健身App在家里坚持每天打着“卡”,健身正成为年轻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苗条一些,5月1日开始,岩岩除了每天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跑4公里,还隔天去上一次私教健身课,虽然北京的健身私教课已经贵达400元一节,岩岩也认为很“值得”。22岁的深圳女大学生上上,则选择在手机上下载App“Keep”,制定了减脂训练计划,在软件的带领下每天进行健身运动。25岁的上海白领瑞秋·孙每个星期都会有两天远离社交活动,在办公室附近的健身中心挥汗如雨,做近两个小时的有氧运动,然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张大汗淋漓的照片。“我感觉精力充沛,我喜欢自己运动时自然散发的光彩。”她写道。在朋友圈里“打卡”,被她视为激励自己坚持下去的一种方式,朋友们的点赞,“就像是在提醒我去健身房”。

    位于北京大兴区亦庄的京东总部的健身房里,员工正在锻炼身体。

    香港《南华早报》称,在社交媒体上发与马拉松训练有关的帖子,或是穿着精美的运动服在健身房自拍,是一种时尚而且很“酷”的生活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自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民众对运动健身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

    英国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报告《健康生活趋势——中国2017》显示,76%的中国城市消费者已经养成了体育运动和健身的习惯。其中,跑步、步行和瑜伽是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游泳、篮球和健身自行车紧随其后。男性更偏爱力量运动和户外运动,锻炼身体柔韧度和改善体型的室内运动对女性更有吸引力。64%的中国人锻炼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健康水平,44%是为了看起来更苗条;3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锻炼主要是为了缓解压力。

    据悉,自2010年以来,中国健身行业稳步增长,2015年产值达到51亿美元,中国女性被认为是健身房和运动服装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人群。有数据显示,未来10年的健身休闲产业规模将由2015年的8000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3万亿元规模。

    2017年5月1日,河南信阳的刘叶琳正在健身房练拳击。

    对学生和收入不高的人群来说,年费2000元到1.5万元的健身房年卡价格不菲。高昂的费用,以及时间、交通成本成为健身的痛点,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大量健身App涌现,例如悦动圈、Keep、咕咚、悦跑圈、每日瑜伽、薄荷,等等。通过健身App程序,用户可以路径追踪、计算自己在日常锻炼中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分享健身成果、进行运动习惯管理、制定减肥计划等。

    作为健身达人,一款体脂称必不可少。

    “做Keep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减肥,而健身房的成本太高了。我希望在网上找到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可以让自己运动起来,甚至让我少付出一些成本,那时候在很多网站搜到了与运动相关的减肥视频,就像广场舞大妈一样跳操,我发现绝大部分人是有运动和减肥需求的。”Keep创始人王宁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参加群体性运动,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在房间做运动,大家都愿意走出房间与更多的人一起运动,这个时候就有对运动减肥的工具性需求了。

    中国大多数健身爱好者的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在他们看来健身是一种时尚,而运动可以让人保持健康,塑造肌肉,对关节和器官也有益处。不仅如此,跟运动相关的周边产品也是非常火热,体脂称、运动手环、健身服都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杀菌、防晒、速干、排汗的功能性服装,以及智能性装备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运动标配”,“锻炼虽然不专业,装备一定很专业”。

    运动手表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喜欢用一种软件,就想通过这种软件实现全面的身体监测,比如跑步的时候心率如何,健身了一段时间后体脂率有没有降低。”瑞秋·孙认为,每一种单品的价格并不昂贵,支出在承受范围内。有报告显示,57%的90后都购买过体育装备,配备全球定位系统的运动手表、压缩紧身裤、水袋背包等已是许多年轻人出门的必备行头。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还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共享健身房”,用户只需下载App即可解锁使用。据新加坡科技新闻网站“TechInAsia”报道,这种“共享健身房”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宽敞的洗手间,里面有跑步机、电子屏幕、空调、空气净化器和其他小型健身器材,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扫描二维码使用,每分钟只需花费0.03美元(约合人民币0.2元)。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名为“公园盒子”共享健身舱。

    “未来2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健身市场。”在荷兰一家咨询企业工作的西奥·亨德里克斯告诉美国《商业周刊》,“就算仅有4%的中国人进入健身房,也需在未来20年内新建3万家健身俱乐部”。

    文中内容综合自青年参考、经济日报、中国江苏网等媒体报道

    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