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谈 | “悲情营销”泛滥,砸掉大家的锅

2018-05-1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海运仓内参 黄帅

    光明网:以身高为依据的儿童票该改改了

    以身高作为儿童票收取标准的规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欠发达、身份证明不普及、电子信息水平低的历史背景下采取的权宜之计。在规定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难以克服其在公平性方面的局限。儿童票的相关规定属于儿童福利政策,普惠性、公平性、全体性是基本要求。按照身高来界定儿童票,必然把那些身高高出标准的儿童排除在福利政策之外,形成事实上的政策歧视,导致政策效果有失公平。

    从法治视角来看,以身高决定儿童票收取的规定违背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确保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享受儿童票的政策红利,所有儿童“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因为身高歧视把相当一部分儿童挡在福利政策之外。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青少年法律或青少年政策都是以年龄作为界定标准。因此,儿童票收取以年龄为依据,是遵循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是促进儿童福利政策公平化的举措,也是顺应公众普遍期待的改革方向。

    (作者:邓希泉  原标题:以身高为依据的儿童票该改改了)

 

    红网:劳动者“拒绝加班”权利不容践踏

    

    

    员工因身体不适“拒绝加班”,第二天却被工厂拒绝入内!近日,记者从江苏江阴总工会获悉,江阴祝塘某服装公司的胡某,因工作强度较大自感身体不适,“拒绝加班”,第二日,胡某到公司上班被拒绝入厂。在和公司僵持阶段,胡某属于旷工吗?通过工会调解,公司方同意按最低工资水平支付胡某在双方僵持期间的工资。胡某经考虑,选择留在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5月8日《现代快报》)

    因工作强度较大自感身体不适,这家服装公司员工胡某“拒绝加班”,第二天上班竟被拒绝入厂。这明摆着企业要解除其劳动合同,也就等于把他给开除了。笔者认为,劳动者“拒绝加班”等合法权利不容践踏,一些企事业单位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制定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能肆意践踏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作者:丁家发  原标题:劳动者“拒绝加班”权利不容践踏)

 

    广州日报:高铁便民,交通接驳应更便利

    坐过日本新干线的人都有一个感觉,新干线确实很方便,很多站点就在市区里。即便稍远,许多车站也无需出站就可以换乘其他通工具。欧洲也一样,几乎所有火车站,不管是终点站还是过路站,都尽量设在城市中心。在这方面,上海虹桥站算是比较便利,这座于2010 年建成的新式高铁站,位于市中心以西约15 公里,由两条地铁贯通。

    回过头来想,高铁站远离市区,也是在某个阶段、经过多因素综合考量之后的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是“邻避”,市区里地价太高,人口和房屋稠密,高铁开进市区,无论是动迁还是造价,成本都将变得极高;二是噪音,高铁开行过程肯定产生噪音,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大,难过民意关;三是“造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铁被视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推手——围绕高铁站规划高铁新城,通过高铁新城带动,实现城市快速扩张。在一些城市,这一招还是管用的,正面效应不容否认。

    不管当时当地有多少原因必须把高铁站建在郊区,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旅客对出行便利的需求,在高铁事业发展过程中,要把旅客出行体验放在比过去更重要的位置。遵循四部门“指导意见”精神,做增量改革时,新建高铁站尽可能住市区靠;做存量改革时,已建成的高铁站要做好配套工作,方便旅客转乘。

    (作者:连海平  原标题:高铁便民,交通接驳应更便利)

 

    钱江晚报:“悲情营销”泛滥,砸掉大家的锅

    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的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引发关注。声明中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除了临猗苹果外,还有多个商家以“苹果滞销”“鲜笋滞销”“菠萝滞销”等为由头售卖商品,采用的都是同一名老人的照片作为宣传图。

    在消费者见多识广、日益成熟的时代,“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吹嘘,很难让人轻易相信,而利用公众的爱心打“悲情牌”营销却往往能屡试不爽。悲情营销的套路虽然能获得一时之利,最终却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在资讯极其发达的当今时代,纸更加包不住火。一旦“悲情牌”泛滥,套路被揭开也就成了必然。即便一时没有揭开,靠“悲情”营销,也会给产品的品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爱心最多只能救一时之急,绝不可能“包买”一世。正是看到“悲情牌”营销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的严重影响,临猗县政府才发布声明进行干预。

    慈善与爱心是容不得任何沙子的,尤其在社会诚信越来越重要的当下,“悲情牌”营销更会对社会慈善大厦产生严重冲击。因为极个别人搀扶老人被讹,导致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竟然成了一个争议话题,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利用和欺骗公众善意的营销套路,也是一种“带血营销”。谴责之余,加强监管,及时打击,实乃当务之急。

    (作者:胡欣红  原标题:“悲情营销”泛滥,砸掉大家的锅)

    

    法制日报:治理校外培训就得动真格

    

    现在,教育部等3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可以看到政策的连续性。其中,“明察暗访相结合”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据了解,本次专项督查,将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暗访或媒体采访,通过不打招呼随机抽查校外培训机构,暗访学生、家长等方式,客观真实地了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相对于单纯地听汇报,明察暗访更易了解真相,从中可以看出有关部门治理校外培训的决心。

    需要提醒的是,校外培训的难缠可能会超乎想象。即便有暗访,也未必完全掌握校外培训实况。拿有些教师大搞校外培训来说,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愿意这样,可是家长们担心孩子受到有形无形的压力,还是选择忍气吞声。即便有些人因为气不过举报,也不太敢于实名。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反映情况已经成为常态,督查组能不能开设一个邮箱,接受家长们的匿名投诉?投诉未必实名,但多有真凭实据,很容易按图索骥查清查实。

    治理校外培训就得动真格的。今年以来有关方面的动作,也可以看出确实动真格了。这次专项督查,特别是“明察暗访相结合”,同样可以看出。在此基础上来个“网上网下相结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作者:毛建国  原标题:治理校外培训就得动真格)

    

    人民网:“疯狗咬人”提醒城市管理者需重视一个问题

    

    据报道,7日,北京朝阳一名5岁男童在小区外遭恶狗袭咬,面部受伤。家长称,孩子当时正蹲着玩蚂蚁,未招惹狗,目前希望能找到狗源。据悉,这只狗常在该小区出没,曾咬伤过人。事发后保安出动打狗,狗负伤逃走。当地派出所已派人搜寻。

    流浪的疯狗,大多是被人遗弃的。养狗就要对狗负责。如果只图一时之快,却始乱终弃,不仅害了狗,更会给他人留下隐患,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遏制乃至根除狗患,关键是管住人,管住养狗的人,让养狗者意识到“遗弃就是杀害”。

    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当前不少城市已出台养犬管理规定。但一些养狗者要么不拿规定当回事,要么阳奉阴违。由于治理成本过高,也难以顾及所有的流浪狗。往往只有当流浪狗伤人后,才能引起相关部门注意予以治理。

    (作者:秦宁  原标题:“疯狗咬人”提醒城市管理者需重视一个问题)

    

    光明网:“六个钱包买房”缘何刺痛公众神经

    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媒体节目上的一席话引发了争议。樊纲说的是年轻人买房问题。他说,如果夫妻俩上面的“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钱包,爷爷奶奶一个钱包,姥姥姥爷一个钱包,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六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付首付的话,建议还是买房好。

    樊纲的这番话被许多人质疑是在为年轻人“啃老”张目,还有人担心,假如“六个钱包”被年轻人掏空买房了,一旦这些老人有个病痛需要用钱时,家庭将陷入极大的困境。

    仔细查看樊纲发表此番言论的前后语境,会发现“六个钱包买房”的说法可能存在断章取义的问题。因为其语境为选择租房还是买房,其言论是基于他作为经济学家从“成本—收益”对比分析中得出的较为经济的选择。解析他的话语逻辑,所谓“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应该是指代表这“六个钱包”的几位长辈在养老的保障方面都已无虞,或者家庭在财务方面较为宽裕,从而能对年轻人买房予以经济支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得不承认,有如此经济条件的家庭,支援年轻人买房确实不失为一种较好选择。

    当然,在当前大城市房价高企、普通家庭经济收入和养老保障相对滞后的社会现实里,许多普通工薪家庭可能还不具备从容买房、轻松养老的条件,这也正是樊纲的“六个钱包买房”的说法刺痛了许多人神经的原因所在。

    (作者:柯锐  原标题:“六个钱包买房”缘何刺痛公众神经)

    

    燕赵晚报:入学需做亲子鉴定是“烦民证明”

    

    日前,广东东莞虎门有家长反映,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父母单方或双方户籍在虎门,但孩子户籍不在虎门的家庭,如果孩子想入读公办学校,必须提供亲子鉴定证明。对此,虎门教育部门回应,亲子鉴定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因为此前提供虚假证明的人太多,“出生证等材料造假的比例相当高”。(5月9日《南方都市报》)

    为保证教育公平,要求户籍不在本地的孩子在入读公办学校之前提供相关的亲属关系证明,有其现实合理性。但如果仅仅因为“此前提供虚假证明的人太多”,便舍弃“出生证”等既有的亲属关系证明,新增像“亲子鉴定证明”这样的入学新门槛,无论在逻辑还是法理上,都是根本说不通、站不住脚的。

    面对“出生证造假”情况,相关教育部门的合理合法做法只能是,一面加强审核把关,一面配合执法部门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而不是,为了自己省事,便舍弃现有法定的亲子关系证明文件,将证明成本转嫁给学生家长,并在没有法律依据情况下,任性地新增“亲子鉴定证明”这样的“烦民证明”。

    (作者:张贵峰  原标题:入学需做亲子鉴定是“烦民证明”)

    

    说明:本栏目所引用之评论均为原文节选

    整理 / 黄帅   编辑 / 苍南

【责任编辑:杨海琴】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