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跑进“快车道”

2018-05-08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孙庆玲

  4月21日,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开幕式上,上海戏剧学院的大学生正在表演舞蹈《黄河》。刘晓晶/摄

  别出心裁的合唱、“美出天际”的舞蹈、脑洞大开的戏剧、气韵十足的戏曲……

  如果说,近日闭幕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带来一场艺术的春日盛宴,那此处应当有掌声献给这幕后的制作人——美育。

  美育这一概念由来已久,通常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简单来说,就是让人生“美美的”。

  从边缘角落到“大雅之堂”,美育近些年加速提质,一脚迈进了“春天里”,在青春校园中绽放出了它的“美美与共”。

  美育进入“快车道”

  然而,在几年前,美育还蛰伏于校园一角。

  2012年,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赵洪刚到中心工作时,“中心所在的办公楼应该是学校里最破的一座楼”。“当时,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从事艺术教育就是带着学生跳跳唱唱办业余活动。艺术教育也很边缘化,人数不多,举办个活动有时甚至要去募捐……”赵洪说。

  河海大学也不例外。“我们的美育工作曾一度较薄弱,美育师资匮乏、课程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文艺活动水平偏低,文化艺术设施严重不足。”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说,突破是在2015年。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这3年来,经过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来自教育部的消息说,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已有较大发展:一方面美育师资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较之5年前,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67.15万人,增加了12.68万人,美育生师比由283.9∶1下降至216.5∶1,一位教师对应的学生数下降了67.4名,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6.0%上升至7.1%。

  另一方面,美育教学器材配置状况也稳步提升:小学阶段,音乐器材设备、美术器材设备的达标率分别由2012年的44.8%和46.3%,提高到了2017年的89.6%和89.4%;初中阶段,音乐器材设备、美术器材设备的达标率分别由2012年的64.6%和65.8%,提高到了2017年的93.4%和93.3%。

  而在高校中,美育也势头向好。比如,上海市所有高校均要求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计入学分,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须至少选修1~2门艺术课程;河海大学大学生艺术团5年来从不足百人逐年扩充至近500人,覆盖了全校所有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高雅的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在比赛、演出、服务三位一体的实践中,积累了丰硕成果。

  “现在不一样了。”赵洪列举了这几年的变化:一方面是资源不一样,艺术教育中心有自己的剧场、讲堂等;另一方面是学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了,理念也有所转变,从育人、文化建设方面重新来思考和看待美育。截至2017年,清华大学面向普通学生开设的公共审美课程已有273门次,意味着每个学期能有5000多名同学进行选修,同时清华还组建了12支学生艺术团代表队,有1200多名同学参与其中。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根据200多所高校的调研,在中小学接受过美育课堂教育的大学生达85%,参加过艺术社团,掌握至少一项艺术特长的大学生达到62%。“让美育教育在短短5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就是小升初取消考试,极大解放了小学生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空间,加上家长、学校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党和政府对美育工作的重视等”。

  美育重在育人

  “梨花落,心花开……”戏腔婉转,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吴攀张口就来。

  而在几个月前,他还对川剧一窍不通,甚至毫无兴趣。

  一天,在参与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节目《万年台》的排练时,他一下子被节目组的一位小伙伴给惊到了,“当时排练室很大,小伙伴就在那里唱‘梨花落,心花开’,声音听起来特别空灵。当时就觉得,哇,太美了……”如今,吴攀的歌单里不仅只有流行音乐,还多了不少川剧曲目,“在寝室很多时候不自觉就开始唱”。

  美育是什么?或许就是这样突如其来的震撼,又或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再或循序渐进的转变。

  在上海交通大学美育中心讲师汪雨申看来,人的审美是被构建的,美育的价值在于通过向学生呈现美、让学生体验美,从而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比如学生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没真正去听过一场戏,听了或许会觉得听不懂,不喜欢……了解才可能认识,认识才可能喜欢,喜欢才可能真正接受”,“美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会立竿见影,但它可以在你心中种下一颗美的种子”。

  “在不同的年龄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喜好,多种精神营养兼收并蓄,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是有益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必须是好的文化、好的艺术。”赵洪认为,为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就是要嫁接能够通向各种艺术形式的桥梁,“以教育为途径,让学生去接近了解,逐步培养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更重要的一点,赵洪认为,这其中还蕴涵着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发展。因为只有了解、认识,才可能继承和创新发展。

  “美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说教式,而是一种实践式、沉浸式的,不仅是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还要能让他们参与其中,亲自去学、去表演,这会让他们对艺术、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塑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团委副书记朱荆萨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王登峰看来,无论是从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文化的振兴繁荣和文化自信,还是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美育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也是推动人民真正实现美好生活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还不仅是针对大学生,而是要惠及人人”。

  惠及人人 美育发展要“加速度”

  但无法否认的是,美育现在仍是教育的短板。

  如王登峰所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学校的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接受,美育仍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美育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让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更加均衡地发展,让美育在中部东部西部更均衡地发展,把美育作为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不再是选修,不再是特长”。

  这也成了福建省晋江市的工作重点。据晋江市副市长黄少伟介绍,该市有务工人员子女21万余人,规模约占福建省的六分之一。

  如何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同等优质的美育,黄少伟举例,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88%的青阳街道象山小学,学校创编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教材闽南高甲戏《南海明珠高甲风尚》,在音乐课学唱,美术课学画,大课间展示,并且2016年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举办多种暑期学生艺术夏令营等。

  朱荆萨认为,要做到惠及人人,需要把社会上优质的美育资源引进校园,比如通过专职+兼职的老师来充实美育教师队伍,“这需要大家在观念上做出转变,形成社会共识,毕竟有了更多的投入与资源,才能惠及更多的学生”。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进入新时代,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征程中,要深刻认识学校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建设文化强国与增强文化自信、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学校美育地位、功能、价值的认识。

  陈宝生指出,要抓紧研制中小学校美育课程质量标准,将美育课程与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加快美育课程改革,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高校美育精品课程,建立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问责机制。此外,要以开齐开足课程为目标,优化存量,强化增量,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美育教师,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

  “要处理好美育与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各学段美育之间的关系,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一体化的美育体系,实现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促进、互为支撑。”陈宝生说。

  面向高中三学年学生提供科目选择、冲刺提分、志愿填报为主的一站式新高考解决方案。详情请扫二维码或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高考王者

(点击查看详情)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