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殡葬行业该怎么活下去?

2018-04-0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创家

  在清明节聊一聊殡葬业,才“刚刚好”。提到互联网+殡葬,曾经有人调侃:“滴滴一下,马上出殡”“扫一下二维码,有机会免费火化”“一键下葬,云尽孝”……曾经在知乎上火过一个段子,里面恶搞出一个殡葬类App——“死了么”,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吐槽。

  文 | 谢宛霏

  说起互联网+殡葬,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彼岸”的殡葬电商,“彼岸”获得了真格基金徐小平的天使投资,在业内曾经名噪一时。但是,它也逃不过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宿命,在成立4年后“死掉”。

  但殡葬行业的蓝海让许多像“彼岸”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持续介入,前前后后有不少殡葬品牌或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做经营。2014年年初,通过墓地团购切入市场的殡葬电商“恩雪天使”,未上线便获得200万元融资,两年后这家公司停止运营;2016年,80后海归女孩张文创办了互联网生命礼仪公司“元舟生命”,但没过多久,其在上海的门店就已经不存在。

  互联网+殡葬,如何才能“活”下去,殡葬电商的路该怎么走?

  互联网+打破殡葬业暴利

  价格不透明、赚取暴利早已是殡葬行业“公开的秘密”,北京墓地的售价曾经一度超过房价。不仅是墓地,殡葬业存在着大量灰色地带,中介费就是其中的大头,医院、太平间会抽取大量佣金,而这些佣金会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互联网的介入已使得行业走向透明化。“彼岸”严格控制价格,“恩华情”在网上明码标价,使得原本“看人下菜碟”的殡葬用品有了参照,用户终于在一轮又一轮“阵亡”的互联网殡葬电商上隐约看到了被规范后的价格体系。虽然“彼岸”阵亡,但它的出现已将传统殡葬业的服务价格以清晰的数字展现出来,完全可以解决价格透明化的问题,甚至还可以和其他多家进行价格对比。

  对于殡葬服务的水平,很少有人在这方面具有较多的经验,互联网+殡葬就能够通过其他一些用户的点评来作为参照,从而选择更适合的殡葬服务。不仅如此,互联网殡葬业还能够将商家整合到一起,形成一条龙服务,帮助用户解决繁琐复杂的殡葬业流程。

  “彼岸”为何死去

  “彼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提供寿衣、骨灰盒等殡葬用品销售和提供葬礼、筛选墓地等殡仪服务的殡葬电商,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模式,同年获得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天使投资并赐名“彼岸”。4年后,因营销成本高、消费者接受程度不够、不受资本市场欢迎等因素,“彼岸”关张。

  针对“彼岸”网店关张一事,互联网殡葬平台“一空网”创始人马雷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像“彼岸”一样介入殡葬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经营,只是借了互联网的概念,本质上仍然是传统殡葬行业的模式。“(互联网)概念和落地之间,毕竟还是两回事”。马雷认为,“彼岸”的模式,还是在走殡葬行业的老路。“不能说有个平台网站,再开个实体店,就叫互联网。”

  91搜墓网的营销总监徐晓磊在“彼岸”创立之初就对“彼岸”的盈利模式有不同的意见,同属于新近创办的互联网殡葬企业,他认为殡葬行业分为殡、葬、祭三大环节,而“彼岸”试图去切入的恰恰是最困难的环节。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殡”这一块的产业链上下游是相对比较混乱,各种殡仪馆和殡仪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垄断状态,初入者进入着实不易。

  其实殡葬业触网有个很大的壁垒,就在于传统观点的根深蒂固。10年前,殡葬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多为60后、50后,并不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对互联网行业都是一知半解,更何况是殡葬行业这样冷门的领域,这也正是为什么之前做“互联网+殡葬”的创业公司折戟沉沙的主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殡葬的曙光

  “一个项目(彼岸)的死亡并不能代表行业不值得期待。”有互联网殡葬从业者感叹。

  随着中国不断步入老龄化社会,互联网主要使用人群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相比较于60后、50后而言,这些互联网的忠实用户,思想更加开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强,这些人必然是未来互联网殡葬使用者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推动殡葬行业的改革打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根据民政部2017年工作安排,2017年将推动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加强殡葬服务机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日前,民政部等16部门更是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殡葬服务机构要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保证中低价位殡葬服务和用品足量提供,严禁诱导、捆绑、强制消费;经营性公墓价格明显偏高的,必要时依法进行干预和管理;严禁在太平间开展营利性殡仪服务等。

  殡葬业需要变革

  在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师看来,殡葬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化目前仍然比较初级,仅仅是把互联网当成了一个工具,而不具有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他认为,殡葬行业如果要真正实现互联网 ,需要有几个变革。首先是与用户关系的变革。以前用户购买完就和企业没什么关系了,而依据互联网思维,用户既是产品、服务的购买者,更是企业变革的参与者。放在殡葬行业,能不能把用户的需求反馈给企业,或者按照C2B的方式提供一些墓地选择,把墓地当成产品来设计,以此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没有做到。

  其次是企业盈利模式的变革。在互联网行业,滴滴、京东、腾讯等企业提供的产品本身是不赚钱的,但是通过一些增值服务和O2O的服务来盈利。“如果真的互联网的话,那墓地能不能免费?通过墓地后期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增加一些互联网化的方式来盈利?”

  第三是人力资源架构的变革。“殡葬行业在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这些企业,它们思维够先进,但是看它们的管理模式,很多还是和传统的没有任何区别”。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认为,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能跳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单纯去谈互联网。“传统殡葬业强调公益性,而且基本上是国有的。在这种背景下,它实际上的市场空间是比较窄的,殡葬业一些大方向还是要坚持,比如说公益性,坚持消灭土葬、减少火葬等绿色生态安葬的殡葬改革。”

  想要在殡葬行业真正实现“互联网+”,需要的是思维方式上的变革。过去人们会用更大、更雄伟的墓地,更多的陪葬品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到了今天,有些人对死亡的认识足够深刻,为了墓地耗费活人大量资产的消费观实际上是可以转变的。推行殡葬改革、保护青山绿水,很显然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

  (文中内容综合自全球经济网、电商报、中青在线等媒体报道)

  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李师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