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有群青少年游走在悬崖边,咋拉回来?

2018-03-2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文凌

    主播君的话:

    贩毒、运毒、吸毒……你以为这些离青少年很远?在云南一些边境地区,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大特点。怎么把这群“游走在悬崖边”的青少年拉回来?怎样让青少年远离毒品?

    现实竟然是这样的:

    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红嘴鸥”)的社工们在看守所开展工作时发现,贩毒、运毒是云南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特点,其中大部分来自临沧等边境地区。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他们认为,“那些吸毒贩毒的不是坏人,很有义气”“我没有吸毒、贩毒,我只是知道和看见他们吸毒,我没有违法犯罪”。

    距县城15公里的勐角乡,是一个以佤族为主,彝族、傣族、汉族杂居的乡镇。由于地处缅甸边境,毒品易得,新型毒品较多,勐角村青少年涉毒问题较为严峻。一些涉毒青少年犯罪率高,在朋辈影响下的复吸率高。

    “这些问题提示我们要构建更加全面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网络体系,重点抓好边境线地州毒品重灾区的防控。”

    团云南省委权益部部长段飞:问题他们这样解:

    预防边境地区青少年涉毒,对涉毒青少年进行跟踪矫正正是团沧源县委培育的微笑阳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微笑阳光”)的工作重点。

    获得团省委“为了明天”专项资金支持后,经团县委沟通协调,成立了以县委政法委领导为组长,团委、综治、公安、民政、人社、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2017年,经过强制戒毒的青少年小岩(化名),与辖区派出所签订了《社区康复协议》,开始了3年的社区康复生活。经社工的介绍,小岩到购物中心上班,不仅自食其力,也远离了原来的毒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建立了新的朋友圈。

    “微笑阳光”通过对6名涉毒青少年的个案跟进,在就业、复学、重建朋辈和社区关系、公共生活参与机会等方面,提供社区康复支持,稳定了戒毒效果,其中3人还发展成为社区同伴志愿者。

    此外,在多次进入学校进行禁毒宣传的同时,社工们还邀请了勐角村中心佛寺长老加入青年人小组,将宗教文化力量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建立了社工站——学校——村委——寺庙等多力量参与的社区康复和预防体系。

    “从目前取得的经验来看,支持和培养本社区本民族社工,培养社区自身力量,让社区长出抵抗毒品的力量,才能使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成效。”

    “微笑阳光”的一位负责人:在云南,除了涉毒涉艾问题突出的边境青少年,还有另外的青少年群体,也在团组织和社工们的视线之内,需要关注。

    比如社区青少年、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山区贫困地区青少年、普通学校、社区、专门学校、未成年人犯管教所等特殊管教场所的青少年等。

    2017年6月,团云南省委积极履行省“预青”专项组牵头单位职责,联合省综治办、省检察院、省卫计委等成员单位,启动“为了明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服务体系工程”,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从经费、技术多方面给予基层支持,推动当地团组织及社会组织开展预防犯罪工作。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为每个试点项目配备专业督导。

    这个项目就是要服务那些重点青少年群体。

    不良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获得“为了明天”项目的立项后,红嘴鸥在看守所、金殿中学等特殊管教场所,由社工定期对有不良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社工小组、个案、亲情帮教等矫治干预服务。

    据他们观察,这些青少年都有人际敏感、敌对、焦虑等情绪,互相看不顺眼、互相指责,常为鸡毛蒜皮的事发生争吵。

    但事实上,青春期的叛逆是他们内心最疼痛的记忆。他们对亲情、重新回归社会、疏导不良情绪、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有着十分强烈的渴望。为此,社工们通过小组活动、创作歌曲、亲人看望、做朗读者等活动,对这些青少年提供困难帮扶、心理疏导、行为矫治、能力建设支持等服务,帮助有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修正行为、激发自身优势。

    “社工的及时介入,不仅转化了一些孩子的偏差行为,也使看守所的未成年人安心投入帮教,降低了再犯风险。”“红嘴鸥”社工周桂红说,在看守所服务期间,社工们还及时发现和遏制了一起未成年人企图劫持干警出逃的事件,帮助这名未成年人放弃了非理性的做法。

    “未成年人监室一直是管理的难点,自从社工进驻服务以后,未成年人监室打架吵架等矛盾减少,学员也愿意与干警沟通了。”昆明市看守所的一位负责人说。

    流动青少年群体

    生活在普吉片区城中村里的大部分是流动人口。辍学、单亲、残疾、收入不稳定、儿童无人照顾等,是不少家庭共同的问题。

    作为服务于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昆明五华区益心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益心”)的办公室就安置在城中村里,扎根社区,帮助来自外地的“老乡”。

    “由于社区公共空间缺乏,流动青少年会进入网吧,极易因接触街头不良青年产生行为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益心”社工张耀伟

    小东的故事

    小东和同学听说灌水可以打开共享单车的车锁,出于好奇,便模仿操作,被企业的巡查人员看到,将他们带到了派出所,要求3名孩子的家庭赔偿损坏的电子锁共1800元,每个家庭600元。

    接到小东妈妈的求助电话,“益心”的社工冒着大雨赶到派出所。

    由于3个家庭都很贫困,经过社工与企业的沟通,最终达成每家赔偿200元。

    即使这样,对于已经几天没有工作的小东妈妈来说,也无力承担。社工帮他们垫付赔偿后,带着小东和妈妈离开了派出所。

    在获得团省委专项资金支持后,“益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构筑“家—校—社区”服务平台,给流动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还购买了两台电脑,供孩子们上网;为服刑人员子女及困难青少年提供家庭陪伴,通过定期探访监狱、电话及心理辅导方式,改善服刑人员子女与家人的亲子关系;同时还对15名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了家访陪伴。去年8月暑假,一些孩子还参加了“益心”组织的前往大理的夏令营。

    流浪未成年人

    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庇护服务的云南省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简称“家馨”),多年来一直在帮助他们远离街头威胁,脱离困境,引领他们回到正道。

    2017年6月,获得团省委“为了明天”项目的支持后,“家馨”在庇护服务中,增加了“安全与法制”主题夏令营、机场参观、职业体验等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学到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并打开了眼界,收获了快乐。

    相关新闻

    事实上,不仅云南团组织关注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各地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还有很多有益的探索。

    上海

    上海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团市委从2003年就开始尝试引入专业社工参与预青工作;2012年,上海成立了“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明确了27家单位作为成员;2016年底,全市16个区、221个街镇都建立了预青专项组制度和机制。目前,上海市有六百多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在街道、社区一线服务,他们除了在社区、学校提供服务,还会常驻大型市场、拘留所、看守所等开展工作。

    同时,上海已将预青工作的预防关口进一步前移到“家庭”,社工全面参与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

    重庆

    团重庆市委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方式为承接的“彩虹守护计划”青年禁毒宣传教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等10个项目拿到1893万元的资助,17个服务青年群众项目得到2700多万元的资助,之后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这些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青少年。

    黑龙江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黑龙江省检察院指定一名专职副处长负责未检工作。16个市分检察院中,哈尔滨、双鸭山、黑河3个市级检察院成立了独立未检机构,181个基层检察院中,有38个成立了独立的未检机构。全省有109人专职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门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和以未成年人为侵害对象的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落实对未成年人从犯罪预防到法律监督全过程的特殊优先保护。

    同时,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联系,推动建立少年司法配套体系。全省共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3个,创办未检主题“两微一端”17个,有113名检察干警被聘任为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北安市检察院编撰的《阳光下的关爱-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已纳入黑河市初、高中思想品德课程,为社会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刻上检察机关的烙印。

    来源:

    中国青年报以及相关网络资料,图片均来自网络

    记者:张文凌

    编辑:陈凤莉 杨宝光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