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丑”治心病?没错!当然还有别的招儿!

2018-03-03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夏瑾

  主播君的话:

  心理医生发现,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是自卑心理的受害者,很少有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的自恋狂。这些患者因为自卑而不懂得爱自己,他们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腼腆、选择困难、酒精上瘾、工作狂、情感依赖等等。那么怎样的心理疗法有效?一起跟小编盘点一下吧~

  法国精神科医生、行为-认知疗法专家让-克里斯多夫·赛兹耐克表示:

  很多时候,患者的自卑源于对自己形象的不满意,让-克里斯多夫·赛兹耐克发现,在与自己的情绪和存在焦虑对抗时,我们很容易把身体作为斗争的战场。 “我们通过吃不健康食物、喝不健康的饮料,或者吸烟来让自己感到放松和舒服,我们会剃光自己的头发,不停地啃咬指甲,给自己文身……我们甚至相信通过整容、节食和纹身来改变形象会让我们变得更快乐。但其实,所有这些‘抗争’的行为最终都只会让我们作茧自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贫瘠。”

  小丑练习:自由做自己

  在处理患者与他们自己的关系,特别是与他们形象之间的关系时,让-克里斯多夫·赛兹耐克很喜欢采用“小丑心理疗法”。“小丑心理疗法”是近些年来很受心理治疗师推崇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孩童般的、被秘密藏起来的一部分自我,这部分自我是没有经过美化的,通常也是近乎荒谬可笑的,就像小丑一样。而“小丑心理疗法”就是引导患者去发掘自己“内在的小丑”,并且帮助患者出自本能地、不带任何批评眼光地去接纳这部分真实却并不美好的自己。

  法国心理治疗师卡特琳娜·多尔托解释说:“敢于让自己展现荒唐可笑的一面在当今是一种很珍贵的品质,因为人们经常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而什么都不敢做。”她进一步解释说,“扮小丑”并不是单纯地让自己开心或是让别人发笑,“而是任由自己身上小丑的那一面自然地展现出来。”

  为什么要像小丑一样呢?让-克里斯多夫·赛兹耐克说,“小丑代表着一种人物形象,他能与自己的身体融洽相处,他完全接受了自己外表的样子。”而这种“自由自在地呆着”的方式在治疗师眼中是最可贵的,它为我们更好地去爱自己提供了一种途径。

  卡特琳娜·多尔托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失去了这种自在,因为我们被灌输的理念都在告诉我们要注意仪表举止,尽管这很必要,但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一部分自我。现在,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他们的肌肉有多紧张,也意识不到他们的姿态加重了这种紧张。”

  让-克里斯多夫·赛兹耐克劝导大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所以才不停地努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试图让自己安心。但其实,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带着不确定性去生活。我们不可能知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是在通过有色眼镜看待别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法对他人施加影响,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

  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呢?

  不一样的心理剧疗法

  在很多人的眼中,心理出现问题,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然而……

  王尔东是苏州大学的一名老师,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他讲述了这样的案例。

  王燕是苏州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4岁的孩子死于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为此,她一直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之中。有的时候,她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一直重复念叨自己不该让孩子乘车,有段时间她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王尔东在前期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听王燕描述这样的场景:“在一个无人的小镇里,梦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一个人非常孤单,问我什么时候来接他。”

  在王尔东看来,这是一个梦境,正好可以运用心理剧的方式重构当时的场景。他找到了4名心理咨询师,让王燕挑选其中一人扮演她的孩子,一人扮演她的替身。选完演员之后,他就把舞台交给王燕,让她按照她自己的梦境来布置舞台。

  导演王尔东,加上王燕和4名心理咨询师,一共6个人。按照心理剧的惯例,为了保护王燕的隐私,王尔东没有允许她的亲属来到现场。

  心理剧开始之后,导演带着王燕逐渐进入角色中。王燕突然情绪爆发,她对着“孩子”抱头痛哭,并不断地对“孩子”说“妈妈很想你”。

  运用心理剧的治疗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角色互换。在第一轮情绪宣泄之后,作为母亲的王燕,要将自己的角色互换成自己的孩子。目的是帮助王燕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自己,从而让她捋顺自己的心结。

  接下来,由曾扮演孩子的心理咨询师来扮演“妈妈”,王燕来扮演“孩子”。心理咨询师向王燕所扮演的“孩子”提问,问“妈妈”过得好不好。

  “我一个人非常孤独,非常舍不得妈妈,还想做妈妈的孩子,你要养好自己的身体。”王燕扮演的“孩子”回答道。听到这样的回答,作为导演的王尔东觉得心理剧的治疗对这位母亲产生了作用。

  运用相同的方式,让王燕反复几次交换扮演角色。

  “交换角色之后,王燕就当场顿悟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的意外去世并不是自己造成的。她觉得应该改变自己的状态,当场就对我表示要养好自己的身体。”王尔东说,这一次治疗算是比较成功的治疗。

  曼陀罗心灵彩绘舞蹈瑜伽

  彩绘曼陀罗绘画是通过在一个“圆”里绘画,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使人能够全神贯注地观照本我。曼陀罗是极为有趣的探索内在和回归源头的方式,在绘画的过程里,指引并支持着人们的精神意识和心灵成长,并在其中获得意义非凡的经验。曼陀罗就是梵文,拉丁语的拼法是Mantra,Man解作“心意”;tra则解作“使……释放”。因此曼陀罗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可以让心意得到释放的瑜伽练习。

  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简称沙游,又称箱庭疗法,最早是在儿童游戏中被发现的,由瑞士的一位心理学家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

  沙游的魅力在于,抚沙会使你的触觉变得灵敏,能使人聚集于此时此地,沙子、沙具和你其实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结。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些生命和灵感都是自己赋予的,自己其实是有能力治愈自己的。即使不是治疗,沙游也能让自己领悟成长心路。

  “儿童绘画心理疗法”为何?

 

  “绘画心理疗法”----由“绘画”和“疗法”两个词语组合而成,意思即是说:以绘画表现作为心理疗法的依据进行活用。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绘画”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行为,但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动作使儿童们的心灵和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在这里所提到的“治疗”,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常规意义上的医学性质的治疗,绘画心理的“疗法”是一种调整心灵平衡的方法,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加顺畅地过生活,并帮助人们保持一颗明净的心。

  心理疗法“死亡体验”,让你重拾生命的意义

  谢洪全先生2014年初在上海创立了聆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认为是现阶段中国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死亡体验馆。和“棺材学院”一样,它也会提供逼真的死亡情景,盘坐在棺材内写着遗书,体验“死亡”后躺在棺材里的20分钟,黑暗中你甚至可以听到化的“呲呲”声萦绕在耳边。

  “写遗书,睡棺材,这些特别的情境会给人心灵上强烈的刺激,伤心事儿、遗憾事儿就会一股脑儿全都涌出来。这时我们的导师就会以倾听者、陪伴者的身份,引导负面情绪的释放。”谢洪全将死亡体验比作是给人心灵带来的一剂“猛药”,因此所有的导师都必须最低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而体验者也只能体验一次。

  除了“死亡体验”这样的活动形式,该机构也还会辅助心理咨询、沙盘、读图等手段帮助人心灵成长,穿越死亡追求生命的意义。

  当然,这样一次死亡体验价格不菲,正式售价为24800 元,主要面向中高端人群,帮助他们解决压力大、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

  自我催眠术

  自我催眠暗示疗法是通过自我催眠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疗法。自我催眠暗示疗法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已被广泛应用。它是通过自我催眠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疗法,进化到今天的人类已具有利用自我意识和意象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资源,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实际上,人们早已应用自我催眠暗示,如祈祷、宗教仪式、印度的瑜伽术、中国的气功术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实施自我催眠暗示。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来源:中国青年报及网络资料

  记者:夏瑾

  编辑:李雅偲 陈凤莉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