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块中国的土地上,“普通话”怎么成了三等公民?

2018-02-05来源:环球网

  当学习普通话,在世界多地成为热潮的时候,在香港,中国自己的特别行政区,普通话却受到一些人的排斥,和“港毒”精心策划的抵制。对普通话的态度,这不是一个小事。

  刀哥去年底赴港交流。在走访某主流媒体时才得知,普通话在那居然被当做外来语对待,这让刀哥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过 去

  回顾一下普通话在香港社会的发展轨迹,可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在《南京条约》签订、香港遭英国侵占前,当时的香港仅是指香港岛。岛上原居民包括围头人、疍家人、客家人等,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 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就是源于疍家话发音,而不是标准粤语即广州话。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开始,随着香港地理范围的不断扩大,先是新界的客家话人口被划入,后来内地其他地方的人如广州人、江门人、东莞人、潮州人等陆续入境。发达的商业甚至把江浙沪乃至操北方官话的人吸引来港。

  广州人近水楼台的优势使他们成为香港最大群体,粤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市民交流的主要语言。

  不过,国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反而经历了光辉岁月。在国共双方的各自支持下,香港用国语教学的中小学较有势力。另外,由于香港市场狭小,面向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的香港国语片制作精良、大行其道。相比之下,粤语电影因为制作粗糙而被冠以“烂衫戏”的称号。

  刀哥就曾经看过香港早期国语片,当时还纳闷,演员的口形不像是在说粤语呀。后来才发现原来真的就是国语片,好意外o(╯□╰)o。

  香港国语电影《江山美人》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9年出品。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香港经济腾飞,粤语人口消费能力提高,粤语片逐渐盖过国语片。另外,受到“六七暴动”的影响,香港国语学校被港英政府打压至近乎销声匿迹。

  在被英国侵占后,香港唯一的法定语文一直是英文。一切法律文件、政府文书往来都是英文。受“文革”影响的“六七暴动”是一个分水岭,港英政府此后逐渐改善施政,发展本地文化。

  由于当时市民较多使用粤语,且经常有商业往来的广州同样讲粤语,故港英政府独尊粤语。

  自此香港电视与广播中的其他方言都消失了。

  1974年,港英政府通过《法定语文条例》,宣布中文和英文一样,同为法定语文。虽然这里没说中文指的是普通话还是粤语,但显然不可能是前者。从此,一套以标准中文为书面语,以粤语为口语体系在香港建立起来,并得到全方位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尘埃落定,使普通话在港推广迎来转机。香港教育署在1986和1988年正式把普通话科纳入小学和中学课程,分别在小学四、五、六年级和中学一、二、三年级推行每周一至两节的普通话课。

  这种课程安排,在咱们内地人看来就是把普通话当做体育美术这样的副科(这里没有歧视副科的意思,尤其是体育还是很重要的),能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更何况在那个香港经济腾飞成果显现、内地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两地经济社会水平差异极大,港人赴内地做事主要选择广东,因此也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动力。

  现 在

  回归后,普通话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在香港推广了。

  首先在法律上,根据《香港基本法》第9条和《法定语文条例》第5章第3条第1节,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文。而且刀哥查了下,基本法是这么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语文。由此可见,中文地位高于英文。

  香港特区政府还推行“两文三语”政策,即以标准中文、英文为书写文字,粤语、普通话和英语为口语。例如去过香港旅游的人都会发现,地铁站名都会用中英文书写,广播报站名时使用的是粤语、普通话和英语。

  教育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自1998年起,普通话成为香港小学核心科目,在1998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都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普通话至初中三年级。2000年,普通话更成为中学会考科目。

  在1997年,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时,仅有1/4的香港人会说普通话。20年后,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

  然而,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是普通话在香港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普通话师资力量不足、语言环境不佳自不必多说。在法律层面,虽然规定中文和英文同为法定语文,甚至中文地位高于英文。但实际上,香港起草法律时却用英文,中文只是译本。

  在司法机关,中英文的使用也是不对等的。越高级的法院,外籍法官越多,英文的使用也远超中文。终审判决只有英文判词,只是偶尔提供中文译本。

  中文尚且遭到英文如此排挤,普通话的地位就更甭提了。在中小学,普通话虽然是核心科目,但也是一个独立的科目,不属于中国语文科的教学范畴,因为中国语文科的教学语言是粤语。

  另外,当下香港的普通话教育更偏重应试,在具体的应用层面不够重视。课程或培训班只是为了能让学生能拿高分,或者获得一纸奖状。

  而本该是标准中文的书面语,现在还面临粤语口语的“逆袭”。比如“迟到了一会儿”写成“迟到了小小”,“没耐性”写成“冇耐性”。不仅小学生作文如此,香港严肃媒体报章的行文也是如此。这无疑给一些香港本土势力做文章的机会,以制造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区隔。

  虽然知道这标题大概啥意思,但怎么念啊?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吗?

  要知道,这一切发生在两地融合加深、普通话在全球空前受欢迎、内地综合实力逐年提高的背景下。香港如不做出积极改变,恐有跟不上时代大势的风险。

  将 来

  爱讲大道理的刀哥总想这么说给香港同胞听: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大家都是一国的,那么请学好普通话。国籍民族都一样,却无法通过本国官方语言进行交流,似乎不太好。

  但这么说的话,估计不太受听。所以,还是从香港同胞自己的角度讲几点学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吧。

  应该学。上面已经说过,香港特区政府在1997年成立后实行“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顺应政府的政策而不是跟它对着干,在刀哥看来总是没错的。

  值得学。现在中国经济实力今非昔比,内地与香港的联系日趋紧密。无论是在港设点的内地企业,还是内地“双创”带来的机会,都是越来越多的。

  因此,对于广大有求职需求、尤其是渴望干一番事业的香港年轻人来说,通晓普通话必须成为标配。如果回头因为普通话蹩脚而被公司嫌弃,到时可别怪刀哥事先没提醒。

  都在学。其实发现机会、开始狂学中国话的要首推可爱的国际友人们。这里面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英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的王子公主们。当然,怎么能少了金融大亨罗杰斯两个“开了挂”的女儿。

  当“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从歌词逐渐变成现实的时候,作为中国人的香港同胞,相信应该不会落在外国人的后面。

  不难学。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都属于中文,或者严格讲都属于汉语。有人说,两者听起来差别那么大,怎么能是一种语言呢?对此,刀哥除了想“呵呵”,还要加一句,上海话跟普通话差别也不小,但应该没人蠢到把“侬晓得吧”当外语。

  那么,既然同属一种语言,学起来应该也不会太难。

  我们更多注意到的是,普通话与粤语的差别。其实,两者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两者在语法上基本相同,差异有限。

  另外,普通话与粤语之间在基本词汇上也是大同小异。《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中列出的粤语与普通话对照的常用词语只有504条,只占《纲要》常用词语表的7.64%。

  最重要的是,无论讲什么话,我们使用相同的文字。即便有繁体简体的差别,那也是可以简单跨过的土坡而非高山。只要写出来,大多可以理解或推测想表达的意思。

  刀哥最后还想强调一句,一个香港人说不好普通话也不是什么罪过,对普通话持什么样的态度,才是关键。堂堂正正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需要在香港社会培育壮大。

【责任编辑:孙惠贤】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