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一致性”看中国的成功

2018-01-3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 约翰·奈斯比特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而言,中国政府就是进步和稳定的保证,为个人的出彩提供了滋养的土壤

    很多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治理一个国家的最佳方式是什么?谁有权决定?如何评价?

    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但在我们看来,有一种简单的评估方法,那就是让人民来回答。这个方法主要依靠观察三个方面的“一致性”,即政府如何看待自身和人民如何看待政府之间的一致性、政府目标和人民目标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国家如何看待自身和国际社会如何看待这个国家之间的一致性。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世界,曾经与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不同阶层的人民交流过。他们在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不管身处何方,大多数人所关心的事情都没有太大区别——即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他们都想要过上一种让自己和后代能实现目标和梦想的生活。

    中国的崛起和经济成就已是众所周知,但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首先,关于政府如何看待自身和人民如何看待政府之间的一致性。中国人民如何评价他们的政府?这一评价标准和美国、欧洲或者其他任何地方的民众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承诺,哪些承诺实现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让近8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自2008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是世界最多的。过去5年里,中国加大了打击腐败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整顿了中国共产党队伍,也重新规划了中国的发展。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而言,中国政府就是进步和稳定的保证,为个人的出彩提供了滋养的土壤。而且,这不仅对中国人民如此,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而言同样如此。

    其次,关于实现政府目标与人民目标的一致性。在西方国家,民众选举政党和政府领导人,并推动他们设定目标作出承诺。但由于不同党派之间的争斗、政治组织和机构之间的权力斗争、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力斗争等原因,执政党和领导人即使掌权,也难以兑现目标。与西方国家因受到选举周期限制而设定短期目标不同,中国政府总能规划长期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中国进步的动力。它的目标不是局限于发展制造业和提升劳动力水平,而是包含面向未来的创新技术。

    最后,关于中国如何看待自身以及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的一致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看待自身的形象大不相同。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中国改变了经济领域的落后面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无论对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都是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有力例证,与其经济大国的实力相匹配。现在,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正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回归。

    中国已经准备好了。习近平主席的魄力和他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基于过去5年实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考虑到中国对于全球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释放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信号,而且预示了世界未来走向。

    (作者为美国知名未来学家以及畅销书作家)

【责任编辑:王亦】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