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良知

2018-01-2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报旅游周刊 辛酉生

  根据文化部2017年最新地方剧种普查报告,全国现有地方戏348种。这300多个剧种常见于北京舞台的并不多。在近日开演的2018年浙江戏曲北京周上,除观众较为熟悉的越剧之外,自1991年后再未见于首都舞台的姚剧,也出现在展演剧目中。因为难得一见,此次演出吸引了众多京城戏曲爱好者和在京浙江观众前往观看。

  姚剧旧称余姚滩簧,是滩簧类戏曲的一种,在当地“车子灯”“采茶篮”“旱船”等民间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间说唱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历史。姚剧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姚剧唱腔淳朴优美,节奏明快,雅俗共赏,富有乡土气息。此次演出剧目,是近年来姚剧新编历史剧代表作《王阳明》。演出单位是余姚姚剧保护传承中心。该中心是全国唯一一所姚剧专业表演院团,其创作排演的剧目在全国及浙江省多次获奖。

  王阳明是余姚众多文化名人中的一个,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王阳明其人其学更显出重要价值。用余姚本地特有的剧种来演绎余姚诞生的伟大哲学家,所能带来的艺术效果可能是其他剧种无法产生的。

  《王阳明》一剧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轴线,选取其从十几岁格竹制知到弹劾刘瑾、贵州遇刺、龙场悟道、赣南伏寇、评定叛乱、回乡讲学,最终再次带病平叛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本剧涵盖王阳明所有重要人生节点,也通过他一段段经历,形象化的展示阳明心学要义。

  《王阳明》时间跨度达几十年,场景涉及江西、北京、贵州、余姚,情节头绪众多,用传统戏曲方式呈现有相当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剧借鉴了戏曲之外其他剧种的手法和结构。同时,本剧在音乐、服装、灯光及舞台美术等技法上皆有所创新。音乐采用交响乐与传统戏曲音乐结合,既有地方特色也更显宏伟壮丽,与王阳明的身份情感更为契合。在服装上没有采用戏曲固有服装体系,而是真实的还原了明朝中叶的服装特点。特别是平定宁王叛乱后王阳明的服饰,符合他后来获封新建伯的身份,与传统戏曲中公侯王伯的服饰迥然不同。

  舞美上本剧也未采用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程式,使用实景。戏曲采用实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戏曲的写意美。而本剧舞美并非一味求实,几处反复出现的布景更有很深的象征意义。鄱阳湖大战后,王阳明师妹娄妃投湖自尽,背景降下一块幕布象征鄱阳湖水,娄妃立于幕后,产生类似3D投影的效果,亦真亦幻。

  剧中太监小发子、小木儿多次立于一个截取自宫殿栏杆的汉白玉台上传旨,既代指皇宫,又避免出现皇宫形象带来的重拙感。还带来一种从皇宫俯视而下的感觉,仿佛王阳明每个行动背后都有正德皇帝一双眼睛在盯视着。王阳明格竹、悟道、讲学这几场的背景都是一泓从天而降的瀑布。这三场戏分别发生在江西、贵州和余姚,同一景观出现在三省是不可能的。考究这几场戏都表现王阳明追寻和讲述学问,那么我可以看出这泓瀑隐喻了王阳明的心源,一泓清泉从他的心底奔涌而出,形成了心学。

  就剧情而论,本剧从舒缓而紧张、而激烈、而沉郁,使观众随情节发展进入人物、感知人物,最终理解人物。开篇阳明格竹轻松平静,马上从弹劾刘瑾开始、遇刺、伏寇进入连续紧张状态,平定宁王叛乱本剧最大矛盾冲突爆发,剧情激烈,之后从回乡见父到最后带病出征又回到平静,这种平静又不是少年的欢快而是老人的沉郁。两个小时的演出起伏跌宕。

  其中对太监小发子、小木儿的塑造是一个亮点。小发子依附刘瑾结交宁王,歹毒险恶。小木儿则对王阳明抱有同情,有时不识时务。在小发子当了总管太监后,还直呼其名,挨了小发子一个嘴巴。两个人就好像人的心,小木儿常常有善念是善心,小发子时时为恶是恶心,最终恶心的小发子丑态百出被消灭。恰如王阳明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如果说对两个太监的刻画为本剧增加了喜剧成分,剧中对王华、王阳明父子感情的描写则感动了观众。王华对少年王阳明是严厉的,对少年王阳明的特立独行、倔强坚韧又是担忧的,即有护子之心又碍于父亲的权威无法表露。到剧的后部,王华弥留之际对着天上的星星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我虽是状元,阳明你这颗星比我的还要亮。当见到王阳明后,说到儿你是王家好子孙,父子间完全释然。这既是王氏父子的故事,也是所有中国父子关系的故事。

  至于本剧对主人公王阳明的刻画,则着重与他对心学的求索,和坚持以良知面对世事。不论是面对刘瑾的陷害,还是面对宁王的拉拢,或是面对小发子的威逼,王阳明都作出了符合良知的选择,最终达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境界。

  作者:辛酉生

  编辑:张 娟

  余姚市委宣传部供图

  转发请扫描下方版权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商务合作:010 - 64098333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