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们是中国首批航天员,却无缘进入太空...

2018-01-23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军事发布·王达 王裴楠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航天员出征仪式。(朱九通/摄)

  在中华民族的奋进华章里

  飞天勇士叩问苍穹无疑是最为精彩的章节

  从杨利伟只身探天到景海鹏三上太空

  13年间

  11名航天员六问九天

  一个个航天员的名字让大家耳熟能详

  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汗水

  赢得了无数的掌声

  2003年11月8日,中央军委授予航天员大队 “英雄航天员大队”称号大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 。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被大家所熟知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虽然未曾执行飞天任务

  但是他们同样刻苦训练、无私奉献

  同样在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

  1998年1月5日,第一批航天员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举行宣誓仪式。(朱九通/摄)

  1998年1月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光荣诞生

  经过层层选拔的14名航天员

  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

  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

  2001年6月,航天员在湖北进行跳伞训练。(朱九通/摄)

  这14人名航天员中

  只有8名航天员执行了飞天任务

  其余6名航天员在经历多年的艰苦训练之后

  还是与飞天梦擦肩而过

  2007年10月,航天员在模拟失重水槽进行水下出舱训练。(朱九通/摄)

  2014年3月13日

  再普通不过的日子

  却因5名航天员的停航停训

  写入了中国航天史册

  李庆龙、吴杰、陈全、赵传东、潘占春

  一次次接受祖国挑选

  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因超过黄金飞行期

  再也没有机会为祖国出征太空

  他们像当年毫不犹豫参加选拔一样

  退出现役航天员队伍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他们的名字也应该被大家铭记

  李庆龙:安徽定远人,1962年8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84年7月入党,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政治教导员、副参谋长、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300多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6年3月,入选为我国航天员教练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荣立三等功2次。2014年停航停训。

  2002年6月17日,李庆龙、景海鹏、吴杰(从左至右)在环控生保实验舱进行设备操作训练。(朱九通 摄)

  吴杰:河南郑州人,1963年10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1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6年3月,入选为我国航天员教练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入选神六任务乘组梯队,作为备份航天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4年停航停训。

  神七任务时的3名备份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陈全(从左至右)。

  陈全:四川遂宁人,1963年2月出生,1981年7月入伍,1987年11月入党,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安全飞行1443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入选神七、神九、神十任务乘组梯队,作为备份航天员。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14年停航停训。

  2007年1月26日,刘旺、赵传东(从左至右)在天漠进行沙漠生存训练。(朱九通/摄)

  赵传东:陕西西安人,1963年5月出生,1981年7月入伍,1985年1月入党,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5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4年停航停训。

  1999年7月26日,潘占春、李庆龙、费俊龙、刘旺(从左至右)在俄罗斯进行失重飞机训练。(王校钢/摄)

  潘占春:吉林吉林人,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3月入党,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安全飞行855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荣立三等功2次。2014年停航停训。

  2017年8月17日,邓清明等航天员在烟台进行海上救生训练。(朱九通/摄)

  目前

  邓清明是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

  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

  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航天员

  他说

  我始终保持着最佳状态

  时刻做好了飞天的准备

  只要任务需要

  我将永不停歇备战的脚步

 

  追梦20年,时刻等待祖国挑选

  ——记“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航天员群体(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中国青年报(2018年01月23日 03版)

  要想进入太空执行任务,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充沛的体能、优秀的航天环境适应性、科学的知识结构、过硬的心理素质……除了这些,航天员们还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答案——等待,有时甚至是漫长的等待。

  成功实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的航天员刘旺,在地面等待了14年。14年里,他一次次经历选拔,一次次面对落选,最终一飞冲天,在神舟九号任务中以极高的精度打出“太空十环”。

  航天员张晓光从面向国旗宣誓到梦圆太空,足足跋涉了15年。人们常用“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来形容他付出的艰辛。神舟十号任务中,他用15年的坚持换来15天的太空飞行,并在失重状态下用镜头完美呈现出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内容。

  即使是3次飞天的景海鹏,也经历了10年的等待,才迎来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机会。而最漫长的坚守和等待,则属于航天员邓清明。

  因为没有执行过任务,邓清明的名字并不为国人熟知。自1998年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邓清明为自己的航天梦奋斗了20年,曾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任务乘组备份,又3次与梦想擦肩而过。

  2006年12月11日,邓清明进行肺功能检测。

  “每名航天员都有着强烈的飞天愿望,经过严格的综合评定都具备执行载人飞行资格,但由于受任务密度和飞行人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上天的机会,只能按照综评成绩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对航天员来说,这份决定飞天命运的成绩单是残酷的,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都相差很小,小到一两分,甚至仅仅零点几分。

  为了将自己的成绩再提高一点点,航天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挑战着他们的生理极限,有时累得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学习考验着他们的能力和意志,为了尽快掌握这些必备的知识,他们很少在晚上12点前休息。

  无处不在的选拔、随时随地的考核、长期枯燥艰苦的学习和训练构成了航天员生活的常态。2010年,第二批航天员刘洋刚到航天员大队时,首批航天员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要耐得住寂寞。”

  “我们看到的发射是多么壮观,看到他们在太空的生活是多么神奇,怎么会寂寞呢?”当时的刘洋不能理解。但经历过几年这样的生活后,她才发觉“‘寂寞’二字真是用得再贴切不过了”。

  “我们每天过的生活就像高三学生一样。”她说,“可能大家都经历过一年的高三,但是我们年年都在经历高三。”

  如果把航天员的生活比作高三,那每次任务前的选拔无疑就是他们的高考。“我既为入选的航天员感到高兴,也为付出了同样努力而落选的航天员感到惋惜。”黄伟芬说,每次公布入选任务航天员名单时都是她内心最纠结的时刻。

  对于那个带来巨大心理落差的时刻,没能入选的航天员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备战神舟七号任务时,得知自己落选的那一刻,张晓光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飞天的梦想离我好像越来越远了,感到特别失落。”这位东北硬汉回忆说。

  那段时间,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他就靠听音乐来放松自己,坚持每天写训练笔记,逐项查找弱点,制订训练计划。直到有一天,看着厚厚的一大本笔记,他的心态终于平和下来:“我想,如果我投入全部的精力,按照笔记付诸实施,我相信自己会有进步,我相信自己的梦想还没有破灭。”

  航天员邓清明3次入选备份梯队,每次都完成了和主份乘组同样内容、同样标准的训练任务,却一再与飞天失之交臂。“目送自己的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说心里话,没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他不停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执行任务,而我不行呢?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啊,如果没有机会执行任务,那不是我的失职吗?”

  但任务却没有给落选的航天员太多时间整理负面情绪。每次任务成功后,每名航天员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抛开过去,放空自己,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在航天员队伍中流传着一种“竞而不争”的说法:任务准备阶段,他们会为梦想竭尽全力备战;任务人选确定后,他们会送上诚挚的祝福,在地面值班为天上的战友提供支持,和他们“一起飞”。

  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发射前一天,航天员中心领导来到问天阁,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任务,邓清明和另一名航天员作为备份。领导让他们谈谈对任命决定的感受,轮到邓清明发言时,他停了一会儿,紧紧地抱住景海鹏说:“海鹏,祝贺你!”景海鹏也饱含深情地说:“谢谢你,兄弟!”整个问天阁大厅寂静无声,那个长达两分钟的拥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飞船成功发射后,邓清明很快转入值班状态。那时,他的女儿邓满琪已经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也成了一名年轻的航天人。在一篇专门写给父亲的短文中,邓满琪记录了当时的心境:“任务执行期间,我们共事于同一座大楼,你时常来视察我的工作动态,给我讲解相关的知识,了解我身边的同事朋友。我终于看到你染过的头发里面暗藏的白发,开始为你在这一岗位默默奋斗的这19年而心疼,你是我见过最敬业的人、最无私的人。你把你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不求回报,让我敬佩……”

  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邓满琪与父亲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合影。(李大琪/摄)

  神舟十一号成功返回后,载人航天工程领导特意对邓清明和另一名备份航天员说:“你们和神十一乘组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任务的成功就是你们的成功,航天员在天上的表现就是你们的表现。”听到“共同”二字,性格坚强的邓清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伟大的梦想中,个人的荣辱得失真的微不足道。我们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圆满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光荣的。”他说。

  2014年1月,上级宣布了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等5名航天员停航停训的命令。由于年龄原因,他们再也没有飞天的机会。16年里,他们一次次落选,一次次准备,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

  “他们的等待与神舟飞天的辉煌一起,构成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厚重的一页。”中国航天员中心党委书记李新科说,他们同样是共和国的飞天英雄!

  邓清明至今还记得,2014年3月13日,在停航停训仪式上,陈全紧握他的手说:“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目前,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但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对航天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始终保持着备战状态,对未来的任务充满了信心。

  “虽然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美丽的飞天梦想永远激励我拼搏奋斗。”他说,“我争取在新时代中国航天的新高度留下自己的足迹,展现一名航天老兵的风采。”

【责任编辑:李师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