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老龄化缘何成为日本“国难”

2018-01-20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张冠楠

  光明日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1日发表新年感言,就日本现状强调,日本“正面临少子老龄化这一应被称为‘国难’的危机”。他同时还表示,今年将开始实行他在去年众议院选举中承诺的“全年龄层型社会保障”。由此可见,为应对少子老龄化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可谓使尽浑身解数。那么,少子老龄化缘何已成为日本的“国难”?

  第一,日本人口结构持续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缺乏,直接影响农林渔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据了解,日本农业就业人口平均年龄已近67岁,全国8%的农田已经放荒。同时,不少地区山林也已荒废,无人保养,甚至还有一些海岛成为无人岛。由于劳动人口减少,且劳动力不断向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几个大城市集中,导致很多小城市人口半数是老人,经济萧条,有的地方因人口过少,车站都被取消。据日本学者分析,日本目前的1800个自治体中,到2040年将有898个倒闭。

  第二,日本年轻人晚婚、不婚,进而导致晚育甚至不育,使日本人口难以正常增长,形成社会少子化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日本年轻人价值观多元化,不少人乐于享受,却不愿承担家庭负担。而且,年轻人收入普遍过低,无力结婚。另一方面,日本的养老金等福利制度负担沉重,难以为继,让青年人倍感悲观,不愿承受更多社会负担。尽管日本政府对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建立育儿休假制度、普及对伤病儿童的护理休假制度、扩大幼儿园、增强对婴幼儿和孕妇的保健服务等,但是低生育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在教育、社会保障、女性独立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时,单纯靠政府宣传引导,或者只从一方面入手解决是难以奏效的。周而复始,少子化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第三,少子老龄化带来消费低迷,对日本经济也带来很大冲击。日本内阁府2014年的推算数据显示,在日本人口以目前速度逐年递减、生产效率也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2040年后日本经济将陷入负增长。比如,在日本一些地方城市可以看到街道冷冷清清,即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满是白发老人,商店饭馆更是罕有顾客。一些地方商店因无法维持生意而关门,老年人也很难驾车去远处,购物十分困难。

  第四,少子老龄化持续,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灭,便驶入少子老龄化的快车道,衍生出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其中“孤独死”和“老龄化犯罪”已成为日本社会之痛。“孤独死”是日本创造出来的词语,特指那些在独居生活中因疾病等原因死亡,且在生前死后得不到及时援助和殡葬处理的人。以东京都为例,据统计,“孤独死”老人的数量从十余年前的千余例增长到2016年的4287例,而该年度日本全境“孤独死”者也突破4万人,上升态势明显。此外,老年人的犯罪案例也越来越多。日本官方2015《犯罪白皮书》数据显示,与20年前相比,该年度的老人犯罪人数翻了4.6倍。在该年度嫌犯中,65岁老人占了20%;被判入狱的老人中竟有40%是“惯犯”,平均入狱6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老人的犯罪动机就是想要入狱,一来可获安居之所,二来可得一日三餐。

  第五,少子老龄化给日本就业市场带来潜在危机。在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提高员工的人均附加价值即劳动生产率。2016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5个成员国中,日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排在第21位。日本媒体称,日本要想在今后保持经济增长,形成任何人都能轻松工作的劳动惯例,运用人工智能和机械替代人类从事生产等来提高生产效率,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样将可能导致劳动力过剩。日本的失业率尽管目前处于24年来最低水平,但到2025年有可能再次大幅上升,届时很多企业都将出现人员过剩。有分析认为,日本如果能够改变就业市场环境,使人才容易跳槽至增长性更高的领域,或将能够缓解人才流动不足的难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才不会出现下降。

  自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推出数个增长战略,内容涉及促进女性就业、解决入托难、扩大不需要偿还的给付型奖学金以及讨论应对超长寿社会等,显示出日本政府对解决少子老龄化这一“国难”的急迫之情,但目前尚未见到重大起色。

  2017年,日本经济展现出缓慢复苏态势,国内失业率也持续下降。但是,鉴于日趋严峻的少子老龄化问题,私人消费料将持续低迷,财政和金融问题一时难以得到解决。比如,日本企业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并未因“安倍经济学”而见涨,这导致个人消费意愿仍然不足。因此,占日本GDP约六成的私人消费的低迷态势也就没能得到改善。从长远看,日本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光明日报东京1月19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0日 08版)

【责任编辑:产娟娟】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