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有辣椒相伴的日子,打球先过语言关——
首钢篮球“雏鹰”少年变形记

2018-01-02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馨悦 罗贤钦 梁璇

  中青在线北京1月2日电(实习生 王馨悦 罗贤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 “快点,快点”、“注意节奏”,1月1日,教练的督促声和哨声在北京首钢篮球中心三号馆内不断响起。首批首钢篮球“雏鹰计划”的8名小球员,正在进行此次回国的最后一次训练,1月2日晚,他们将再次前往美国篮球学院继续接受语言学习和篮球专业训练。

  2017年6月28日,首钢体育正式对外发布篮球“雏鹰计划”,准备将历经3个多月从全国各地选拔的篮球小将送往美国“深造”。10月11日,“雏鹰计划”首批学员出征,直至12月中旬,他们才结束第一阶段的训练,回国和家人短暂相聚。

  谈起为期两个月美国之行,队员纷纷表示,自己在篮球技战术上收获良多。据此次的赴美随队教练柳鹏介绍,为让每一名队员都获得最大程度提高,美方教练在训练上抓得很细,也很全面,采取量身定制、因材施教的办法,根据每个人的优缺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法和奖惩机制。

  来自首钢三队的曾凡博身材比较瘦弱,场上对抗和身体素质成了这个14岁少年的“短板”。在美国训练期间,美国教练针对这个弱点,会加强对他的身体对抗训练,例如,在他进攻投篮时,教练会手持海绵垫,向反方向给力,破坏他的投篮动作,以这种方式加强他的身体对抗应激反应,令其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发起进攻、进行投篮,从而拿分。这样的训练方式让曾凡博在对抗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对于擅长于打组织的他而言算是较为显著的进步与突破。

  两个月的异乡生活,除了埋首苦练篮球技术外,语言、饮食、文化的差异也让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不乏困惑。

  贺加贝口味偏辣,各种辣味美食都是他的最爱。但在美国,学校提供的常规食物里几乎见不到辣椒,“每天都是意面、鸡肉为主,偶尔会有披萨,基本上就是那几样,反复做。”一开始还觉得很新鲜、很好吃,可时间久了,他就开始想念国内有辣椒相伴的日子。

  在首钢训练时,午休时间比较长,曾凡博习惯于午睡,可美国篮球学校的时间安排却很紧张,没有预留出午觉的时间,这让他在一开始感到十分疲劳,花了较长时间调整作息。

  难以克服的还有语言关。郭禹超直言自己刚到美国的时候,突然要开口说英语,“直接有点懵,适应了不短时间才缓过来。”更棘手的是,除了日常生活需要英语,与美方教练沟通技战术更得要语言支持,最开始,连英语基础较好的曾凡博也面临了难以全面理解教练想法的阶段。训练营考虑到这一点,每天都给小队员进行与篮球和文化相关的英语教学,还派来专门的老师来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英语交流,帮助他们突破语言障碍。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不少队员已基本能达到日常生活和训练交流的要求。

  据柳鹏介绍,考量到队员未来的综合性发展,训练营不仅要在篮球方面令其有所提升,对他们在文化课和语言方面的要求也丝毫没有松懈。一周会有3次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大家提高语言水平,周一、周二、周四上午都会有3个小时左右的语言和文化专业课程学习,这些安排是为了让队员不仅可以打好球,也可以更顺利地进入美国当地的高中甚至于大学进行深造,全方位发展个人能力。

  1月2日,“雏鹰”少年将再度出发,前往美国的篮球学校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此前因脚踝扭伤暂缓训练计划的范依铭此次也将一同前往美国接受训练。“光听他们说在美国的生活了,心里很期待。”谈起自己因伤遗憾未能参加第一阶段集训,范依铭眼里透出些许失落,在“缺席”的两个月,他在家一边进行恢复性训练,一边看英语书,尽量弥补归队后可能与大家在英语程度上的差距,这也是他目前最担心的问题。虽然,脚踝的恢复还没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患处有时还会隐隐作痛,但他还是决定要随队赴美,“很想去看看中美的篮球训练理念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咱们的篮球到底差在哪儿。”

  而其他队员也对下一阶段训练充满期待,都希望可以尽快击破短板。郭禹超投篮时身体会“跑偏”,经常被大家开玩笑,此次赴美,在让速度和平衡性有所提高的同时,他希望自己可以克服这个缺点,“把篮投得更帅一些,让大家刮目相看。”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