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奏出新旋律(讲好中国故事)

2017-11-1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王 珏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旧金山站巡演。

  王小京摄

  11月7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圆满完成了为期11天的美国巡演。在音乐总监吕嘉的带领下,钢琴家张昊辰、琵琶演奏家吴蛮、小提琴家宁峰及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在芝加哥、纽约、费城、教堂山、旧金山、安娜堡的各大地标性音乐厅登台亮相。这支中国新生代交响乐团呈现了7部中西交融的作品,上演了6场看点各异的音乐会,且均列入各地主办机构2017—2018演出季。早在乐团抵达芝加哥之前,首站演出门票就已售罄。巡演在国家大剧院开幕10周年前夕举行,也被正式列入中美社会与人文对话成果清单。

  西方“语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又如何增加国际传播力?巡演留下了不少经验和思考。

  用交响乐的形式演绎中国色彩浓郁的作品

  美国纽约的夜,总是色彩斑斓。在这个世界文化交汇的中心,歌剧、戏剧、音乐剧、音乐会在城市各个角落上演,艺术也在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检验和反馈。

  当地时间10月30日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吕嘉的带领下,登上卡内基音乐厅。曲目包括作曲家陈其钢的管弦乐队变奏曲《乱弹》、“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得主张昊辰携手乐团演奏中国经典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西贝柳斯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些极富中国色彩的作品亮相纽约主流音乐厅,能否得到纽约观众的认可?年轻的乐手们心里也没有底。

  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乱弹》以不断的律动、短小动机的跳跃以及在反复中聚积起来的力量,赢得阵阵喝彩。一位美国观众表示,“很喜欢《乱弹》中的中国打击乐器的表现形式,有一些京剧的元素在里面,非常中国风。”在乐团的演绎下,《黄河》仿佛呈现了船工在激流巨浪中奋勇向前的紧张场面、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现场掌声持久不息。在乐团首席李喆看来,这些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史为核心,又具有国际化的品位。“从现场的回应就知道,观众喜欢!”

  此次巡演中,中国曲目和作品成为鲜明特色和最大亮点。除了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及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两部西方作品,民族精神音乐写照的《黄河》、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陈其钢的《乱弹》和《逝去的时光》、琵琶作品《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也都在美国主流音乐厅奏响。在吕嘉看来,此次巡演是“东方与西方兼备,经典与新作交织”,真正体现了带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走向国际舞台的用意。

  值得一提的是,巡演的7部作品中,有3部是在美国首演。《乱弹》是陈其钢写给英年早逝儿子的作品,但作品的总基调并没有悲伤,而是带听众参与了一场灿烂的生命旅行。大提琴与乐队协奏曲《逝去的时光》系陈其钢20年前旧作,在费城和教堂山两次奏响。此外,由国家大剧院与悉尼交响乐团等联合委约,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奏响芝加哥、费城和教堂山的音乐厅。赵季平说,这部作品的音乐语言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它能为中国观众所接受喜欢,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语言与世界对话。“希望表达人类的博爱与情怀,讲述所有跌宕起伏终将归于平和的包容之道。”

  这些“新旋律”中蕴含的丰富音乐色彩展现了中国音乐家在创作风格上的多种可能性,彰显出中国音乐在当代国际乐坛中的重要影响力。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说,把作品委约与国际巡演进行如此紧密的结合,一手抓好当代中国作品创作,一手促进中国作品走向世界,不仅为中国当代严肃艺术创作注入新的传播动力,而且可以让中国文化通过主流渠道转为世界语言并登上世界舞台。

  走进社区、学校与当地民众分享中国音乐

  当地时间11月1日,费城自由广场圆形大厅,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八重奏在热闹的市中心举办了公益音乐会。当美妙的音乐响起,行人们驻足停留。音乐会的前两个曲目分别演奏了杰瑞·博克的《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约翰·施特劳斯的《闲聊波尔卡》。当八重奏演奏起鲍元恺的《炎黄风情乐曲》,茅沅、刘铁山的《瑶族舞曲》等曲目时,极具中国特色的曲调更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小放牛》《小河淌水》《绣荷包》《无锡景》《拔根芦柴花》等带有中国地域特色的音乐飘荡在圆形大厅。美国的朗杰夫妇说,“很喜欢中国音乐曲调,听上去让人很放松。”一直站着听完演出的费城交响乐团副总裁瑞恩·弗洛说,“这与费城交响乐团在进行世界巡演时,习惯于尽可能在正式演出之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将音乐呈现给当地人的传统十分一致。”

  作为美国久负盛名的乐团之一,费城交响乐团早在1973年就曾到中国访问并演出,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中美关系和双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12年国家大剧院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紧密合作,携手举办了一系列高规格、高水准的中美艺术交流活动。随着交流的深入,国家大剧院更为主动地“走出去”。与费城交响乐团等国外名团来中国演出时开展普及推广活动相类似,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借巡演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国之声”传到国外的普通民众中间。在纽约,乐团面向卡内基音乐厅的资深会员举办公开彩排活动;在旧金山,乐团的音乐家们深入当地华人社区;在安娜堡则与当地的大学生们展开近距离互动……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助理指挥袁丁还来到费城创意与表演艺术高中,指挥费城中学生乐团的排练。这是袁丁第一次指挥美国学生乐团排练,在他看来,“排练职业乐团,指挥只需要表达出需要什么,职业乐团就会向这个目标进发。但是排练学生乐团,指挥表达诉求后,需要引导学生们,告诉他们如何达到目标。这是最大的区别。”在排练过程中,袁丁用了演唱、模仿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生立刻做出有效改善,排练结束后,学生们用掌声与欢呼声表达了对指挥的认可。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董事长陈戈介绍,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本次巡演既要确保音乐会取得最完美的呈现效果,还要担负起国家文化使者的责任。“一方面在巡演各站参与若干社区艺术交流活动,把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做到人与人的交流层面上去,一方面与各主办艺术机构共商未来合作大计,借此契机长效推动双向对等的国际文化交流。”

  乐团的成长和提升也是文化自信增强的写照

  琵琶声起,与交响乐遥相呼应,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又有恢宏和谐的混响……巡演中,5次获得美国格莱美唱片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提名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带来了《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演绎了琵琶和弦乐的奇妙“化学反应”。

  2017年是美国作曲家卢·哈里森诞辰100周年,吴蛮演奏了哈里森为她而作的《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这也是作曲家生前最后一首大型作品。哈里森颠覆性地将琵琶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巧妙地以一把琵琶之力抗衡交响乐团,充分展现了中国琵琶的古典之美。吴蛮说:“我们带着自己的音乐文化去跟美国观众分享,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自信,也是李喆对此次巡演的最大感受。这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第二次美国巡演。2014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就在北美7城巡演。这支成立于2010年,乐手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乐团,展示了中国新生代的风采和面貌。“经过几年历练,乐团在主流舞台的自信加强了,演奏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更为从容。”李喆说。

  乐团的变化和提升,是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增强的一个写照。通过呈现中国曲目和音乐,展示中国当今乐坛的面貌,并借此促进与众多国际艺术机构的对等双向合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综合品质的提升做出积极的示范作用,更是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互鉴。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李鸿说,“以西方交响乐的形式表达出了中国内涵,其中的中国元素非常打动人心,观众被深深地感染。如今走出国门的表演艺术团体越来越多,如何真正打动国外观众的心,国家大剧院在这一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国家大剧院陈平院长认为,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成立10周年之际再次走出国门,就是要切实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去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既要体现世界经典的中国诠释,也要体现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以乐团卓越的艺术表现折射国家大剧院的十年辉煌成就,折射整个国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与变化,并以此向世界展现充满时代风貌的中国形象和具有全球价值的中国文化。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13日 20 版)

【责任编辑:王煜】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