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值】“救命药”进黑市,他们做的是拿命牟利的买卖!

2017-11-1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鑫宇

  人血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临床上经常使用,但患者却很难以从医院买到药,于是,有人瞅准空子,做起了人血白蛋白的“黑市”生意。近日,《检察日报》报道了一起相关案件,从2013年到2014年,身为医院退休护士的孙琳与苏军军、林一品等人,非法购进人血白蛋白、狂犬疫苗等药品,再通过非正常渠道加价转手卖出,涉案价值累计达400余万元。

  在媒体报道之后,这起案件激起了强烈的公愤。虽然这起案件的涉案金额不算特别高,相关量刑也并不特别重,但在道德伦理层面,这种将别人用来“救命”的药品当做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的做法,却无疑是极为恶劣的。

  俗话说:医者仁心。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人们心中,这个专门负责“救人性命”的行业,本应是崇高、圣洁、令人尊敬的。然而在这起案件中,涉案的人无一不是医药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将人命关天的大事当做利润的来源,为了金钱对他人性命予取予夺,这种做法不仅违法,也彻底背叛了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

  而要真正改变这种现象,仅仅依靠对犯罪者的事后追惩是不够的,只要犯罪的利益链条还在,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只有正本清源,釜底抽薪,消灭犯罪的苗床,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造成大量救命药品无法进入正规医药销售机构,反而流入“黑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检察日报》的报道中,有业内人士对此做出了分析。分析指出:国家为防止药企“漫天要价”,对某些“救命药”做出了较为严格的限价,这种限价压缩了药企的盈利空间,导致相关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热情下降,从而带来缺货现象,而某些医药从业者正是从这里看到了非法的“商机”,凭借自己手中的医药资源,做起了倒卖药品的生意。

  在这段分析中,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说药企生产和销售的热情下降,导致相关药品在正规医院和药店中难以买到,那走私者手里的药又是哪里来的?要知道,这些走私者贩卖的可不是假药,而是“如假包换”的正规厂商出产的真药。这些药企一边因为利润不足降低对正规医药销售场所的供给,另一方面竟然还有存货可以流到黑市商人手中,这种几乎就是“监守自盗”的现象,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市场规律”解释。

  在本案和几起其他类似案件中,直接犯罪人里都有不少各大药企的销售经理、医药代表。这些人作恶的主要原因,固然是他们利欲熏心,但是,其中的结构性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将大量的紧俏医药资源偷偷拿到“黑市”上销售,究竟是药企管理疏漏的“无心之失”,还是因为嫌正规销售渠道利润太低而“有意为之”,也是一件殊为可疑的事情。

  对于一家生产药品的企业而言,不论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这种严重的疏漏都是不可容忍的。药品和其他商品不一样,每一份药品,关联着的可能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这种问题上犯下的哪怕一点错误,都可能带来致命的严重后果。法院只能审判那些犯罪的个人,而对那些管理失职的药企,恐怕还需食药监局出手整顿。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