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素是什么?

2017-11-07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志彪

  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应包括哪些要素?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为大家带来相关解读。

DCIM100MEDIADJI_0328.JPG

  贵州省贵阳市各个年代的“第一高楼”,见证这座西部城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图为2016年11月22日,记者航拍的亨特国际金融中心和凯宾斯基大厦。新华网 卢志佳 周远钢 摄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此,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中基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创新性地提出来的一个突出的、具有建设性的重要范畴。如何理解这一新出现的经济范畴呢?过去,我们曾经提出过实现“经济现代化”或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范畴。显然,十九大报告新提出的 “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概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经济现代化”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构成现代化强国的其他要素对应,指一种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它是指整个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系统,在发展总量和速度、发展水平和质量、体制机制运行、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和状态。 相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来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础性的建设子目标和内容。

  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中国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保持在6%-7%,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均GDP或国民收入将达到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就能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人均水平要超过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中国可以在衡量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其他指标方面奋起直追,如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等方面,中国的进步都十分迅速。

  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结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语境下,是指要全面地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迅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总体要求是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得到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建立这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物质基础。

  四是现代化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指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要素密集程度较大、生态容量适度、城市群落连绵、区域发展差距较小的生产力布局结构。

  五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西方当代的市场经济才一定是现代市场经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要特征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都要起作用,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所在。

  六是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一定是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经济体系,是深度加入全球分工体系、与世界经济之间有着良性循环关系的经济,不仅可以输出商品和要素,而且也可以吸收商品和要素,但绝不是依赖型的输入经济;不仅可以引进来,而且可以走出去;不仅可以对东开放,而且可以沿“一带一路”向西向南开放。(作者:刘志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编辑:熊丽君)

  欢迎关注思客微信(sikexh),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独家

2017-09-2270

【责任编辑:季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