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弑父情结把中年人逼成了“公号弱势群体”

2017-11-0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吐槽青年 曹林

  摘要:年轻人有一种强烈的弑父情结,这种弑父情结与表达武器结合在一起时,生产出的就是对父辈的鄙视和仇恨。梁文道说过,这种弑父情结在国人心理结构层面表现得尤为强烈,对上一代人有一种强烈的憎恨情绪。当充满弑父情结的年轻人,遇到主动保持沉默、主动挂出免战牌的中年人时,便有了一场符号意义上的吊打和屠杀。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从群嘲保温杯,到讨伐中年油腻男、吐槽中年油腻女,再到最近漫画化竞选家委会的奇葩家长(其实矛头指向也是中年人)――无疑,这里已经生生把中年人逼成了“公号弱势群体”。这个张扬着年轻人旺盛荷尔蒙攻击力的场域中,“中年”是一个被肆意调侃、吊打、抹黑、妖魔化的标签。在这里,中年人要么闭嘴,保持这个年龄被认为应有的沉默寡言,要么迎合那种弑父情结,加入狂欢的队伍自黑自贬一番,以示弱的姿态向亢奋张扬的荷尔蒙们投降。可怜的中年人,除此之外,还敢有其他表情吗?

  事实上,在公号这个场域中,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孩子和老人――在公号爆款文的标题里,“孩子”这个词总与“熊”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熊孩子常成为制造10万+爆款的“钩子”。还有老人,唉,这个身份在这里更是一个负面词汇,老人变坏,坏人变老,蛮不讲理的大爷,讹人家小伙儿的老奶奶,广场舞大嗓门抢购扔垃圾的大妈――与之相连的符号中,能找到一个稍微好听点的字眼吗?

  从我的观察看,中年人、孩子、老人,已经成为当下三大“公号弱势群体”。早前女性也曾是这里的弱势群体,但在新女权主义的兴起中,女白领的身份认同提升了这个群体的话语权,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积极抱团,使性别歧视受到了遏制,尊重女性成为基本的政治正确。而中年人、孩子、老人在这个场域中受制于种种约束,缺乏话语权和身份凝聚力,不幸沦为弱势群体。于是,公号就成了针对这几个弱势群体生产鄙视和仇恨的场域。

  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个原因很明显,落后必然挨打,缺席必然挨骂――在某个舆论场中缺席的群体,就必然会成为挨骂的群体。骂熊孩子,骂得再狠,熊孩子没能力回嘴,话语权严重不均衡;骂老人,老人根本听不见看不到,他们戴着老花镜看着报纸和电视台养生节目,在广场上愉快地跳着广场舞,在家族微信群里给儿女们转发着各种养生鸡汤。这个规律真是颠扑不破:1,两个无赖发生冲突,请问是谁的错?答案是,永远都是不会发微博微信的那个人错。2,《聊斋》里的狐狸精为何都喜欢小书生,而不是像现实中那样喜欢有钱有权人?因为,《聊斋》是书生写的,从头到尾每个字眼里都张扬着书生的利益逻辑。这便是福柯所说的权力话语。

  公号的主流人群显然是90后蛋蛋后,话题生产和话语逻辑必须被这个群体所主导,于是形成一种如布迪厄所说的场域。虽然年轻人里也有很多渣,有油滑世故的,有道德败坏的,有极端自私的,有满口谎言的,有油腻委琐的,有比熊孩子坏老人熊百倍坏百倍的,但在这个场域,你很少看到“少年”这个词前面有负面的标签,很少看到年轻人这个身份与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是这个群体的地盘,他们岂能容忍对自身的污名化?于是这个场域在年龄、阶层和身份上形成了一种符号极权主义,生产对其他年龄群体的鄙视和仇恨。

  有人会说了,中年人为何成为弱势群体呢?中年人难道不正是年富力强、掌握着财富资源、垄断着社会重要岗位的强势群体吗?在其他资源上也许上,但在话语表达上并不是,这是一个掌握着表达武器却失去了表达欲望的群体。――正如那个段子所言,年轻时有贼心没贼胆,如今有心有胆,但贼却没了!中年人在社交媒介上的人数并不少,但话语表达不仅需要技术和渠道,更需要时间和冲动。中年人身上的力比多正在消退,他们也曾有旺盛的表达冲动,热衷表达,喜欢热闹,说话很冲,爱出风头,大河奔流,威武雄壮,冲动不顾后果,这个世界谁怕谁,总想在人群中证明自己,表现自己的存在感。可岁月磨去了他们身上的个性,力比多在消退,脾气跟头发一样越来越少。这个世界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成了那帮儿子、那帮孙子们的,你跟年轻人计较个啥?你还把自己当年轻人吗?中年人在家中训孩子时也许还那么嘴硬,但在网上,中年人已经自觉地闭上了嘴。面对网上那些脸上写满叛逆欲望、内心充满“弑父情结”的孙子们,中年人毫无斗志。

  是的,一点儿也不错,年轻人有一种强烈的弑父情结,这种弑父情结与表达武器结合在一起时,生产出的就是对父辈的鄙视和仇恨。梁文道说过,这种弑父情结在国人心理结构层面表现得尤为强烈,对上一代人有一种强烈的憎恨情绪。当充满弑父情结的年轻人,遇到主动保持沉默、主动挂出免战牌的中年人时,便有了一场符号意义上的吊打和屠杀。

  第二个原因,下一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