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学生作业都有哪些花样?

2017-10-31来源:北京青年报

  ◎音乐水果

  近日,北京某知名小学推送的以苏轼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刷屏朋友圈,还被一些媒体公众号转载,这些小学生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口号:“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然而,当大家看完文章和该公众号列出的学生“小课题”后议论纷纷各持己见,其中北京大学国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发文痛批,说这种研究方式残害孩子。

  那么,小学生该怎么做学术研究?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育领域推广?放眼世界,美国有项目学习法,日本有自主研究作业,二者都强调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调查,实现深度学习。他们相信,一个主动追蝴蝶的孩子会比后面有人追着赶的孩子跑得快,也跑得久,后者一旦有压力就放弃了,但前者一定能凭借着浓烈的兴趣跑下去。

  美国

  美国小学教育中很典型的教学设计是“项目学习法”,即把一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项目,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与这个项目有关的内容,最后把所得的知识通过不同的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如撰写研究报告、进行实地调查、出版手册新书等,而这些知识在孩子的大脑里是一张立体的网络。许多美国教育专家都倡导这种主动学习方法,他们认为:“一个主动追赶蝴蝶的孩子会比后面有人追着赶的孩子跑得快,也跑得更久,后者一旦有压力可能就放弃了,但前者一定是凭借着浓烈的兴趣跑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小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拟定选题、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撰写内容、绘图和编辑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并有足够的自由度来发挥创意并决定作品的内容。

  研究报告——“云彩的奥妙”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安德森小学是一所著名的公立学校,该校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是学校的特色课程,这门课的作业不是每天要写多少作文,而是完成偏重研究性的任务。当秋季学期开始时,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会接到作业指令:每一位同学都要选取一样事物为主题,撰写细致的研究报告,时间期限为一个半月。

  去年,根据老师们的评选,有十位同学的研究报告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其中,来自曼哈顿的萨拉就是其中之一。萨拉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小女孩,她想研究云,通过在网上查资料、去学校和曼哈顿图书馆找文献、实地走访研究机构,萨拉在报告里写了云的形成、分类、天气、特性、影响等等。她的报告一共34页,文字中还穿插着图片和图表,甚至还有她和研究机构人员的合影照片。

  尽管报告占用了萨拉五个周末的时间,她却说:“我觉得很好玩,我还去曼哈顿中央公园采访了一些游客,他们的回答都很有趣。”常年执教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老师布林登评价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萨拉很有兴趣,孩子们都在充分发挥想象力,没有约束地去尝试、去创作,我们希望每一位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布林登说,教学校这门特色课程压力不小,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引导、启发孩子,培养孩子带有批判意识的思想,并能够使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理有据地影响他人。

  实地调查——“怎样开一个帽子店?”

  波士顿布莱德利小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总是鼓励孩子们去进行实地调查,最后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调查过程,并得出一个结论。

  例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题目是“如果要开一个帽子店,需要收集哪些资料?要调查哪些人?提哪些问题?你从调查中得到了怎样的结果?”这道题目限定了字数要求,旨在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等到老师将作业收上来,发现孩子们设计的实地调查问题很有意思:你喜欢棒球帽还是毛线帽?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帽子?你喜欢什么时候戴帽子?根据这三个问题,孩子们广泛地调查了家人、邻居、路人,最后得出了结论:人们喜欢在外出的时候戴帽子,夏天以遮阳为目的,冬天以保暖为目的,所以要开帽子店进货时必须区分季节性,要提前售卖冬季的毛线帽子或夏季的遮阳帽子。

  到了小学四年级,孩子们的实地调查作业就复杂了许多,比如“去超市找出所有用土豆做成的食物”,这么做是为了写一个小故事,探究土豆如何变成各种食物。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选择一家较大的食品专卖超市,把孩子放在那里,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威廉姆斯的妈妈就是这么做的,她说:“我的孩子对待这项作业非常认真,他在里面待了4个半小时,将食品包装背面的配方表仔细地看了一遍,最后挑出了13种土豆食品。他很清楚,薯片只能算一种土豆食品,哪怕是不同的品牌。”尽管威廉姆斯的这次作业耗时很长,他离开超市时饿得饥肠辘辘,但他的妈妈觉得孩子掌握了许多生活常识,“孩子至少知道了超市货架的摆放规律与分类,他还知道他最喜欢吃的薯片是3.5美元,并了解了许多我都没听过的食品添加剂名字。”

  手册新书——“我最喜欢的水母”

  华盛顿州西雅图布莱恩特小学有一个“出版手册新书”的任务,从三年级开始,每位同学至少能获得两次出书的机会,虽然发行量只有一本,但该名同学需要参加学校的展示,向全校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写的手册新书。

  通常,完成这项作业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学生首先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按照市面上的出版物规格制作成专业的手册,包括设计封面、划分章节、制作图表、介绍作者、编辑目录等。例如,10岁的恩蒂最喜欢的动物是水母,她花了许多时间去搜寻水母的资料,在她的新书中,第一个章节就是告诉大家关于水母的趣事,试图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个章节讲述水母的生活环境;第三个章节是她手绘的水母身体结构图……最后一页则是恩蒂给自己写的介绍:“我是布莱恩特小学五年级的恩蒂,我喜欢去海洋馆里看水母,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也能更了解这个可爱的海洋小生物。”

  英国

  小学生研究大黄蜂觅食 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10年12月22日,英国德文郡布莱克·沃顿小学的孩子们在《生物学通讯》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大黄蜂觅食行为的研究论文,当时,这是国际学术刊物首次发表由小学生完成的科研论文。《生物学通讯》由英国皇家学会主办,英国皇家学会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科学组织,该学术刊物也是属于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学术刊物。英国皇家学会发言人称,小学生的这篇论文通过了该学术刊物正常的同行评议审稿流程。

  论文的科研指导者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洛托博士,洛托博士说:“对于这个观察大黄蜂认知能力的实验,我提供了实验工具,并辅导孩子们写成研究论文,整个实验设计和数据的获取都是由小学生自主完成。”在这些小学生看来,他们并没有在做科研学术实验,而是和大黄蜂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使用了洛托博士提供的有机玻璃面板,该玻璃面板可以模拟花朵,面板上有4个方针,每个方针中有16个圆圈,圆圈可以自动变色,圆圈的凹槽里还盛有糖水充当花蜜。

  孩子们自行设置了规则:当每个方针周边为黄色且中间4个圆圈为蓝色,或周边为蓝色而中间为黄色时,中间4个圆圈中有糖水,大黄蜂很快就学会了判断这种模式,它们到中间采蜜的成功几率高达90%以上。为了探索大黄蜂的判读能力,孩子们还设计了对比实验,即将中间4个圆圈改为绿色,周边仍是黄色或蓝色,这组大黄蜂的采蜜地点因此分散开来。其中一位小学生在论文里写道:“这说明在第一个实验中,它们不是简单地记住到中间采蜜,而是学会了根据颜色来判断去哪里,可以看出它们比较聪明,能够将原来的颜色模式推广到新的颜色模式。”

  对于孩子们取得的骄人成绩,布莱克·沃顿小学校长戴夫说:“灌输式教育只会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但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等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要找到某项具体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在社会环境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索规律的能力。”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伊瓦拉教授在《生物学通讯》的评论文章里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以前研究人员只知道蜂类有很强的空间判断能力,实际上,大黄蜂还有观察和学习颜色组合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中,大黄蜂拥有可以辨识花朵的能力,因此,伊瓦拉教授认为,小学生们获得了一个真正全新的发现。

  韩国

  一年级就开始学做PPT 逼着家长“自学成才”

  2016年3月,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一位居住在首尔的妈妈被迫给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报了一个“PPT短期速成班”,原因竟然是女儿由于不会用PPT而在一项作业展示中成绩落后。这位上小学三年级的李在京同学在班里做“我的梦想”主题演讲时,发现同班同学都是一边演讲一边演示PPT,而她的演讲内容虽然丰富,但由于没有使用PPT,在综合评分中丢了好几分。李在京回家对妈妈说:“我同学的PPT做得很好看,还有动画效果,这些我都不会。”于是,这位妈妈不得不去校外找了个“PPT短期速成班”,送孩子去进行专门学习,让孩子不至于在展示中落后。

  根据韩国媒体的观察,尽管小学五年级的课程里要求学生制作PPT,但迫于学习压力,许多二年级、三年级的孩子就要学会制作PPT,并熟练使用Word文档和Excel表格。首尔教育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名老师说:“二年级的学生要会用Word文档,PPT不是强制要求,但最好还是会用。”另一名计算机课程的老师说:“开始我的课堂里多是五年级的孩子,后来我发现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也来旁听课程,并且得到了班主任的允许。”

  由于目前软件学习低龄化,这给许多学生的家长出了难题,像李在京的妈妈就不会使用PPT的更多功能,她感慨:“我问了其他家长,有的孩子的PPT是家长帮忙做的,孩子的作业就变成了家长的作业,像我这种不会的,则只能寻找其他方法。”李在京的同班同学里有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这种情况下,家长只好自己买PPT教材,学会后再教孩子。

  “低年级的学生应该直接触摸纸笔,学习书写和表达,这对培育孩子的认知能力有更好的效果。”韩国首尔教育大学教学学科的教授这样说,“一般而言,计算机课程都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这是由孩子在这一年龄层的发育水平决定的。”而国立首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则认为,时代不同,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各种数字设备,使用电脑软件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补习班“加餐”负担超过学校“正餐”

  韩国社会各界一直高度重视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从社会到学校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行“教育平准化”政策,规定了初高中免试入学、废除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等措施。事实上,韩国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紧张程度已经明显降低,小学阶段一天只有四堂课,放学非常早,老师几乎不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

  对于学校的这种减负,韩国家长并不领情。迫于社会普遍存在的高考竞争和求职竞争,家长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学校减负就是在“解放自己”,将孩子教育的责任推给家长。韩国《中央日报》的观察员称:“尽管政府和学校在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并没有取得实际成效,韩国社会产生了畸形教育现象,即补习班。”

  在韩国,各类课外辅导班种类众多,且报名火热。走在首尔的街上和住宅区,随处可见各种课外辅导和补习班的广告。韩国的小学生放学后也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参加各种英语、数学补习班,还有学习跆拳道、钢琴、书法等。家长们需要把收入的20%用于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他们笃信:“孩子可以不去学校上学,但绝对要去课外补习班。”而且家长高度重视补习班老师留的作业,下班后监督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即使补习班作业非常多,家长也依旧坚持让孩子上补习班,他们相信这样自己的孩子才不会落后。这就导致了一个怪现象:韩国小学生上学时犯困睡觉,放学后精神抖擞地直奔补习班,然后回家做补习班作业直到深夜。

  对此,《中央日报》观察员评论了这种畸形教育现象:“补习班的老师无视学校教师,学校和补习班之间也变成了对立的存在。由于课外补习班采取小班授课,费用高,针对性强,学习超前,这样的‘加餐’甚至超过了学校的‘正餐’。韩国社会各界对这种校内教育和校外补习教育并存的‘双轨制’教学都很头疼,我们仍然需要探索‘减负之路’。”

  日本

  自由研究作业,鼓励孩子体验式学习

  自由研究作业是日本从小学到高中普遍开展的一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开放性作业。这项作业起源于上个世纪的“大正自由教育运动”,当时,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倡“全人教育”,即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在自己创办的玉川学园率先开展“重视学生兴趣、倡导体验学习”的运动,设立学生自主研究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1947年,日本制定了《学习指导要领》,强调“要给学生留有发展个性的体验时间,促进深度学习”,由此,自由研究作业在日本得到了普遍推广。小学生一般以自然观察和标本采集制作为主,研究选题包括花草树木的形态和生产环境等质朴简单的内容。

  自由研究作业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研究,实现深度学习。2016年,日本数理教育研究会选出了年度优秀研究案例,其中一份便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以“如果不是去上学,我会走到哪里”为主题的报告。这名小学生的家距离学校很远,他每天都是走路上学,于是他想计算下自己一共走了多少路。统计后他发现,一年级至三年级一共上学486天,从家到学校需要步行3段路程,换乘2次公交车,按照每天的行走步数和平均步幅,他计算出三年来共走了一千六百万公里,他的研究初衷是证明自己每天上学走了太远的路,没想到这个结果是从日本到巴西的距离。专家给出评语:“灵活运用长度计算方法得出结果,那份震惊和喜悦已经传达给评委,今后几年你还能走得更远!”

  日本数理教育研究会组织的自由研究大奖赛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每年有上万名学生报名参加,他们将自己的自由研究成果报告寄给组委会,经专家组评审,组委会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并编辑出版优秀作品集。即使学生没有报名参赛,也可以在学校的展览会上展示。“自由研究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社会的参与和大人的倾听会增强孩子的自信,从而促进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日本《朝日新闻》观察员评论道,“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也可以这样有趣,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大增。”

【责任编辑:王煜】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