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金融扶贫攻坚走出新路子

2017-10-2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马富春 何文虎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何文虎) 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带,近年来,宁夏固原市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全力支持贫困农户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

  信用等级分类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无缝对接效率

  2016年,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卡子村村民马苏峰经过信用评级,如愿获得5万元贴息贷款,买了两头安格斯母牛,并扩建牛棚和购买饲料。经过一年多发展,马苏峰已成功繁殖2头小牛犊,收入近4万元。

  为了提升金融扶贫对接效率,固原市以村为单位,在全市824个行政村全部组建了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第一书记、包村信贷员等为成员的村级信用协会,以“五有两好”贫困户为主体,以综合诚信评价、家庭劳动力和人均纯收入作为主要量化评价指标,分A、B、C三个信用等级,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为不同等级的信用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对评级授信良好且有经营和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固原市简化审贷程序,免担保、免抵押,由融资担保公司为其担保贷款5-10万元;固原市以泾源县开展全区农村信用环境示范区试点为突破口,广泛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农村党员信用示范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信用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开辟贷款绿色通道,享受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放宽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

  固原市还建立失信行为修复机制,专门建立了“黑名单”农户分类释放制度,对以前进入信用“黑名单”的贫困户进行认真识别,实施特惠政策,分类释放。

  针对无资金、无劳动能力、无创业项目的“三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现状,固原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户众筹”模式,使扶贫信贷资金变成股金、资产变为资本,让分散的扶贫专项贷款集聚起来,实现农户脱贫与企业发展双受益的目的。

  截止2017年6月末,宁夏固原市共发放金融扶贫托管贷款4300万元,托管“三无”建档立卡贫困户740多户,按照合同约定每年给托管贫困农户分红150多万元。

  支持方式县域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产业带动效率

  六盘山下,泾河源头,有一个以提供农家乐服务而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叫冶家村。全村100多户农家乐经营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最高经营收入达60多万元。

  冶三成是冶家村开办农家乐的第一人,也是该村享受金融扶贫政策的第一人,从最初的5万元,到2015年贷款50万元,目前仅冶三成一人就从当地信用联社累计贷款135万元。在金融扶贫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冶三成已经成为该村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全村人共同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靠山吃山、旅游致富的道路。

  为构建金融扶贫、财政扶贫、产业扶贫联动机制,推动实现扶贫开发政策效用的最优化,当地人民银行立足全市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贫困农户的金融需求现状,全面推行“扶贫再贷款+小额信贷”机制,探索建立扶贫再贷款与金融机构信贷产品挂钩制度,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向带动贫困户发展力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扶贫再贷款在支持全市脱贫攻坚事业中真正实现“可获得、能知晓、用得好”。

  在具体扶贫过程中,固原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撒胡椒面式的金融扶贫,而是在客观分析研究金融扶贫对象和扶贫主体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一乡一品”扶贫产业链,全力支持多元产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增强金融资源承载能力。

  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原州区“冷凉蔬菜+马铃薯”、西吉县“马铃薯+西芹”、隆德县“冷凉蔬菜+中药材+花卉”、泾源县“苗木+肉牛+中蜂”、彭阳县“菌草+辣椒+经果林” 的“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不断增强对县域主导产业的“造血”功能,固原市金融机构结合生产经营特点选择适合发展的产品,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的专属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了“循环贷”、“助业贷”、“接力贷”、“金纽贷”、“助行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金融”的全产业链融资方式。

【责任编辑:齐琪】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