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力实践“四个伟大”的要求

2017-09-30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刘德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统一论述。我们这里用“四个伟大”代指这个讲话。“四个伟大”是系统工程,要一体化统筹协调。伟大斗争是切入点、是抓手;伟大工程是引领、是组织领导方式;伟大事业是方向、是全局;伟大梦想是目标、是动力。只有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四个伟大”的关系,才能够“四个伟大”一手抓,从容淡定见成效。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已经站在了强大起来的门槛上。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回顾一下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历程,认识清楚自己面对的问题,对于我们走好将来的路是非常有意义的。

    1.主要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从新中国成立到国庆70周年,中国可以说基本完成强国使命。这个时间跨度与德国从被拿破仑进入勃兰登堡门到占领凡尔赛宫差不多,与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也差不多。他们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不察。美国从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保持至今,中国能不能超过美国,我们也应该认真研究其经验。

    德国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为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只用了65年,这与俾斯麦的正确决策是分不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他在外交上纵横捭阖,然后以三场对外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统一遵循的是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途径,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高度重视教育是德国成功的一个秘诀,正如俘虏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毛奇元帅所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威廉二世改变俾斯麦的政策,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生产总值一跃成为欧洲第一,计划经济的成就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先后有十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俄罗斯民族的救世精神植根于东正教信仰。俄罗斯的村社传统在知识分子中潜藏的社会主义基因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激活产生了改变历史的能量。别林斯基说过,社会主义成为我新的理想。托尔斯泰则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走共同生活的富裕道路,他在给总理大臣的信中明确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不公平现象的建议。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思想基础。二战进一步检验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支撑了苏联赢得战争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苏联没有保住社会主义成果,经历倒退波折也是至关重要的教训,尤其值得我们吸取。

    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美国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自由竞争产生了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但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表明,美国自身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独霸世界的历史转折点已经形成。

【责任编辑:姜继葆】

1 2 3 ...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