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彬:中国对欧洲文化是一种恩赐

2017-09-28来源:环球网 作者:顾彬

  四十多年以来,我经常听到中国人说外国人,西方人不够懂,不够了解中国。尽管事实上西方人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但我还是想聚焦于中国人总希望被了解这个话题。在德国,不可能有一个德国人告诉中国人,你们中国人不够了解和理解我们。虽然不少中国人掌握了很好的德文,但他们并没有把很好的德文作品翻译成中文,中国人也未必知道。但德国人真的不了解,不理解中国人吗?

  语言有可能是产生误解的原因。中国人学外语主要学的是英语。当他们和白人交谈时,好像他或她应该来自美国或者英国等英语国家。但欧洲人不是美国人。他们是不同的,他们已经和中国打了超过500年的交道。他们之间多多少少带有情谊,因为他们曾经沐浴了中国文化之光。

  德国文化中也有中国文化,这种说法可能有些过分。17、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他提出来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过了两三百年之后,依然没有一个欧洲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什么而非什么都没有?(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这很难理解。

  莱布尼茨是一个进步的哲学家,他意识到如果不离开“老欧洲”,他不可能解决我们存在的基本问题。于是,他写信与在中国的传教士讨论哲学问题,一共有2000封信,目前仅仅公开了一部分。莱布尼茨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欧洲人不能解决哲学层面的问题,必须请中国哲学家一起到柏林开设学院讨论哲学、神学以及历史。莱布尼茨是对的,他看得很远。

  我们应该去实现他的梦想,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就20世纪的德国哲学来说,是一场“自己”与“他者”的对话,让我认识到“自我”和我的同伴。这是个向文化与文明打开大门的开放的对话。中国智慧给欧洲尤其给德国带来的显著影响仅仅对那些熟悉欧洲语言不以美国思维方式看待我们的人才最为明显。

  我举两个例子。布莱希特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作家。布莱希特怎么找到了他的创作之路呢?他曾经看了翻成德文的《道德经》。由此,形成了他的风格和世界观。如果布莱希特没有看过翻成德文的《道德经》,我们今天不会谈论布莱希特。还有一个例子,德国为什么会有现代文学?第一个能写现代小说的德国人德布林,他看了被翻译成德文的《列子》,找到了他的德语创作之路。布莱希特和德布林,如果他们没有看到翻译成德文的古代中国著作,那么在德语国家就没有现代文学。

  因此,德国、西欧与中国是分不开的。中国对欧洲文化是一种恩赐,我们享有同样的文化。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这段精彩的历史。(作者顾彬,德国著名汉学家,此为作者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论坛上的发言,题目是“文化和文明是种对话”)

【责任编辑:季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