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精准扶贫是一句空话?他们用实际行动打脸!

2017-09-27来源:腾讯微信 作者:王培莲

  主播君的话:

  一个是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城市里的团干部,一个是靠种玉米养家,满是留守老人儿童和病残的贫瘠村庄,因为精准扶贫,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元素有了化学反应。在这儿,精准扶贫可不是一句空话,那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如果

  要把团长春市委的团干部们

  精准扶贫的事情

  演绎成一个故事

  那故事情节也是相当“精彩”了。

  故事的主角出场:

  团长春市委的全体机关干部们,去年年初,团长春市委与当地省级贫困村——榆树市恩育乡西关村结成帮扶对子,每个团干部都有一个帮扶对象。

  再来看故事发生的地方:

  西关村

  地处偏远

  从团长春市委机关到村里要

  3个多小时车程

  种玉米几乎是当地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但全村一半的土地是涝洼地,雨水少的年头,土地裂出盐碱;雨水充足时,水份又排不出去,农作物大量减产。不仅地理地貌没有优势,而且留在村里的大都是留守老人、儿童和因病因残不能正常劳动的年轻人。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

  为了能因地制宜,找到帮助西关村脱贫致富的方法,团长春市委组织全体机关团干部对当地贫困户进行了4轮细致走访。在此基础上又经多次论证,制订出了“专业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思路,并先后实施了 住房保障工程、微心愿工程、产业扶贫工程、扶贫扶志工程志愿扶贫工程。

  接着进入正题啦!!!

 

  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场景一:访出真实需求

  今年6月初,团长春市委组织全体团干部对西关村进行了再次深入走访,核实贫困户情况、了解其对脱贫项目的需求,还在每家贫困户的墙上粘贴了有对接帮扶团干部照片和联系方式的“明白纸”,征集了一番大家的微心愿。

  走访发现,西关村的贫穷状况大概分三类:因病残治贫、因懒治贫、因年迈无劳动能力且儿女不孝致贫。在这些人群中,有些人有较强的脱贫意识,但也有不少人因贫困丧失了生活的“斗志”,安于现状,认为“饿不死就这样吧”。

  与西关村对接后,隔上半月或逢年过节,团干部们就会几人结伴去村里探望各自帮扶的贫困户。

  经常去农村走访的杨洪涛发现,不少贫困户家里的卫生环境很差。她还注意到,个别村民会拿着国家给发的低保金去玩麻将,有些人还会把刚送到家的爱心生活物资转卖到村头超市,换成钱去消费。

  杨洪涛对接帮扶的对象是身体不好的老两口,带着一个30多岁有脑外伤的儿子生活。老两口体力不好,只能靠种些玉米维持生计,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太多打算。“面对消极过生活的帮扶对象,就反复和他们聊,讲现在的扶贫政策和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杨洪涛说。

  而杨宁则访出了特困户的生活需求。

  刚入村的第一次探访,他到一个五保户家中,老人自己生活,住的土坯房斜歪着,“感觉随时会倒”。“这样的危房还有人住”,杨宁当时就盘算该如何帮老人修房子。

  而在另一个贫困户家中,他问一个10多岁的男孩有什么小愿望。男孩说他想吃块蛋糕。听到如此回答,令同为孩子父亲的杨宁“心头一颤”。

 

  场景二:授人以渔

  针对西关村大多是留守老人、儿童和因伤病没有劳动能力年轻人的状况,长春团组织决定尝试让贫困户从简单易行的家庭养殖开始,让村民自己动手,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

  “又脏又臭,养不了”“没钱买饲料,养不活”“身体不好,干不动”……家庭养殖的消息一放出,团干部们收到的大多是消极的反馈。为了激发大家的自主意识,让村民对养殖无后顾之忧,团干部们就挨家挨户反复动员,并作出承诺:不仅可以送猪仔、鹅雏,还免费提供饲料和养殖方法,出栏时负责找销路。

  在农村,最有效的就是示范带动作用。团长春市委组织部负责人郭晓桐帮扶的对象是一家五口,老两口带着伤残的儿子和两个孙子生活。不一样的是,老两口积极乐观,脱贫意愿很强,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老两口在村里打零工,伤残的儿子在县城的药铺打杂。老两口最早一批申请了50只鹅雏,养在自己的院子里。

  为了让村民看到家庭养殖可行,团干部们有意大张旗鼓地去村里送猪仔和鹅雏。起初不愿养殖的贫苦户看到后,动了心,主动向团干部申请也要养殖。

 

  场景三:为全村提供“造血式”扶贫

  团长春市委书记丁佳发现,在西关村,不仅“孔雀”,“麻雀”都东南飞了。本村没有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如此一来,想要帮西关村彻底脱贫就得从村集体抓起,找到可持续性的“造血式”扶贫模式。

  榆树市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西关村也不例外。村里600多公顷土地,有一半是洼地,容易积水,雨水大时,玉米烂根,就有绝收的危险。首先要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农民每年的基本收入。

  团长春市委请来了多位农机专家,测算和论证在洼地挖排水管,实施清淤工程是否可行。最终,专家的结论是,清淤一次可以保证洼地在六七年内稳产。

  近期,团长春市委还多次开会论证,为西关村集体购买了20万元的用作土地深翻的农机具。每到秋收后,农村会面临如何处理秸秆的问题。现在,国家支持和鼓励农村进行土地深翻,并给予相应补贴。在土地深翻过程中,秸秆可直接埋入地下,既避免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也可以让秸秆化为土壤肥料,第二年收成会更好。

  这样的好政策,团长春市委不想让西关村错过。村集体将用土地深翻带来的收益来补贴贫困户和村集体的开支。

  不仅如此,杨宁和团干部们还陪同村支书去周边考察,研究下一步可以引进到西关村的产业项目。

  在团长春市委和西关村结成扶贫帮扶对子的两年里,协调和出资共123万元解决了7户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完成了800米村屯路的硬化和289公顷劣质土地的清淤,为村里文化广场配置健身器材,还做了不少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工作。

  然而,故事还并没有落幕……

  杨宁还要在西关村待上很长时间,配合下一步团长春市委对西关村的各类扶贫项目和工作的开展。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团长春市委的帮扶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能让贫困户实现生活上的脱贫,更实现思想上的脱贫。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记者:王培莲

  编辑:陈凤莉 李雅偲

【责任编辑:陈凤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