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

2017-09-2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胡献忠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管法治建设之路还很漫长,但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战略能力,充分体现了自我建构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者:胡献忠(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常务副馆长)    

    ·数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有31个省份公布了省级部门权力清单,有29个省份公布了责任清单;已有57个国务院部门公布了权力清单。

    全国法院共遴选产生12万余名法官,检察系统共遴选出检察官8.7万名。

    人民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3100万件,同比上升33.92%。当场立案率超过95%。

    全国有15万人次参与了民法总则草案的讨论,提出意见建议7万多条。

 

    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消弭分歧的理性选择和族群祥和的稳固基石。中国共产党最初是由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淬炼、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刚建立工农政权时,就通过制订相关法律来建设新社会、规范新秩序。从《井冈山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到《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再到《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土地法大纲》等,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构建保障人民权益、创建社会新秩序的法律体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向社会主义现代政治转进。建国之初,党领导人民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革命年代根据地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比如,1950年颁布婚姻法、土地改革法,1954年制定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及五部国家机构的组织法。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迈向法治的重要历史动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治的要求,则进一步推动执政党改变传统治国方式,走上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发展轨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开放30年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29件;国务院共制定现行有效行政法规600余件。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理念的演进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探索过程和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党与法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一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则法兴党兴国家兴,反之亦然。当代中国我们要讲两句话:第一句,“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实施宪法法律”,这里是把党作为一个整体来讲的,是基于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第二句,“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里具体指党的各级组织、每一名党员。所以,“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权大还是法大”才是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我们有些事情要提交党委把握,是一种政治性、程序性、职责性的把握,不是私情插手,不是包庇性插手。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要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绝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党与群众的关系要实现从感恩到绩效、再到法治的三部曲的跨跃式转变,最终必然落脚到全面依法治国。鉴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惯性,法治建设之路还很长,还很不平坦。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战略能力,充分体现了自我建构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责任编辑:邓江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