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冷板凳坐热,这些90后不简单!

2017-09-25来源:腾讯微信 作者:李雅偲

  主播君的话:

  嘿!你听说了吗?有几个“较劲儿”的90后,非要坐“冷板凳”!!!153个展台,放眼望去,在一大堆 “高性能”、“人工智能”“科技”打头的项目名称里,这几个文化创业项目真是 “低调”又“奢华”……

  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商工组赛场,“蓝色之旅民族文化”、“‘民族情,工匠梦’传统民族工艺改良与推广” “‘细水长流’汉墨体验馆”这样的项目显得有些“另类”。

  传统文化项目也能参与创新创业?他们怎么做到坚守传统,还能尝试创新?

  没错,还真就有这样的年轻人带来了这样的项目。不过很遗憾,这些项目最后都没能进30强,与那些高科技项目相比,它们的关注度还是有限的。

  没人支持,也得坚持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简单的宣传海报,还有两个看起来很年轻的穿着汉服的小姑娘,这个展台似乎有些“简陋”?

  “‘细水长流’

  汉墨体验馆”

  仔细一问,项目的负责人赵静和王妍就是这两名来自甘肃的大二会计学专业学生。一个刚满20岁,另一个才19岁。

  “愿意在传统文化上花心思创新创业的人太少了。”王妍说。别的项目都是一堆人在忙活,她们就只有姐妹两个

  之前在学校,她们做得这个项目参赛的时候并没有获过奖,也没有几个人看好。因为大家都觉得传统文化的项目和创新创业挂不上钩……“我们俩是真的很喜欢汉文化,也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汉文化。这次能入选真的特别意外。”

  “更意外的是,因为这次入选,老师和学校也都开始对我们的项目重视起来,给我们介绍了专业的老师,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还帮我们联系了合作公司,现在已经在建设场地了。”赵静说。

  她们团队推出的关于汉文化的特色体验馆,除了体验“华服之美”、“云华品茗”、“翰墨书香”、“风雅陶艺”和“ 张弓舞剑”以外,最有特色的是“聊斋体验馆”,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让人穿越时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没办法,文化创业就是一个见效慢的行业,其实,看着人家这些高新技术项目都有成品展示,还有很多投资者感兴趣,我们也很着急。但是传统文化是根,没人支持我们也愿意做,让不同层次的人们在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汉文化,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的初衷。”王妍告诉记者。

  资金无解,但从未想过放弃

  (1990年出生的马永华是“蓝色之旅民族文化”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全国最年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是要有20年以上从业经历的吗?

  “今年我26岁,刚好从业20年了呀!我从六七岁开始就不买衣服穿了,都是自己给自己做,而且每一件都特别漂亮,我觉得自己是很有天分的。”

  她是从怀孕的时候开始有创业打算的。“那段时间太无聊了,就在床上做刺绣,做衣服,慢慢地就有了开店的打算。”她说。

  “我很固执,我不想做简单的小作坊,既然做的是蒙古族服装就必须尊重蒙古族的文化,而且一定要做最好的。”为此,她不仅跑到中国的江浙地区甚至俄罗斯等地去进优质的布料,还请了很多专家学者帮她研究蒙古族的文化传统与历史习惯,用9个多月的时间还原了孝庄太后出嫁的服装。

  由于她自己对作品要求太高,直接结果就是价格也高,半年才有十几个顾客。

  “还有一件衣服整整做了14个月,纯手工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获奖的作品,当时评委都不信这是我手工刺绣的,说只有机绣才会这么平整。我说,那就现场绣吧,3个小时一朵花绣出来,所有人都认可我了,订单也慢慢多了起来。”

  充满蒙古味儿的服饰

  就在这之后,这位科尔沁姑娘又干了一件“任性”的事情,那就是联合丈夫,瞒着父母辞掉了自己在医院有编制的工作。

  “开始骗家里人说跟医院请了一个月的假,一个月之后还是没去上班,就又说办了半年的停薪留职,结果半年之后终于还是纸包不住火,不得不招。两边的家长就开始批斗我们俩。”马永华突然压低了声音,前两年创业自己一直都是在往里搭钱,最惨的时候身上只有十几元,她的爸爸妈妈也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租房支持她创业。

  她的老公告诉她,你已经这么“惨”了,还能再差到哪里去?明天一定比今天好!

  但是就是她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想过放弃自己的初衷,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做这一行,资金回笼慢、代价高,投入产出比可能不是特别符合预期,这我早就想到了,有心理准备。”

  现在她已经有了几百名员工,也还清了外债,重新给爸妈买了房子,做的也不仅仅是传统的民族服饰,还将蒙古元素加入到现代服装当中。在她看来,她依旧不是个商人而是手工艺人,她最想要的还是把传统文化用现代人更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承下去,用符合现代审美的方式把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业务提升比“锦上添花”更重要

  提到瑶族“张福记”第五代传承人你想到的是啥?

  古板,白胡子,老爷爷……

  错错错!!!

  (真正的“传承人”是一个长相帅气的小伙子,今年才26岁的张杨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

  “你看这些照片,这些学校的校服、负责人的礼服还有这些舞台的舞美都是我们设计制作的,很漂亮吧!”张杨展示着他们的作品。在他们的展区有很多手工制作的舞狮摆件、民族特色服饰和其他工艺品。

  今年6月,他们公司成功中标“2017—2018年度恭城瑶族自治县定点瑶族服装采购入围项目”,给这个年轻的文化公司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订单。但他却说:“其实我们现在不缺订单了,我们承接的活动很多,但是现在业务能力有限,提升业务能力比订单量增加更重要。”

  “这样的一个小狮子要一个技师独立制作一天左右,很花费时间和心思。还有一些我自己亲自做的更加复杂的工艺精品,要卖到大概800元一个,大多数是给外国人收藏的。因为咱们自己人可能觉得这个东西不新鲜,也不值得花这么多钱去买这样的东西。”张杨说,传统文化很难彻底推倒重来,改良与优化是理性选择。但是改良后还是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它会让现代人发现,传统的不一定是“土”的,也可以很时尚。

  之前和他一起创业的是4个同学,现在只剩下两个,离开的两个一个做了婚礼策划,一个去了其他公司,但是几个人关系依旧很好。“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但是我从小就干这个,也喜欢这一行,你看,不是有很多人都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吗?所以有没有获奖真的不重要。”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李雅偲

  编辑:陈凤莉 李雅偲

【责任编辑:陈凤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