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一流大学

2017-09-22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坤

  ---第 297 期---

  2017/09/22

  Topic: 老船票难上新船

  文 / 张坤

   今 日 之 声

  张坤:

  今天,教育部微信公众号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名单。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建设什么样一流大学的关注和思考。

  今天的中青报·中青在线在相关报道中,点出了其中值得关注的“新闻眼”。

  “双一流”不是再走一遍“985”“211”的老路,拿着“985”“211”的船票上不了“双一流”的船。

  扫描二维码,阅读报道

  “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相关负责人表示:“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基于西方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还意味着建设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一流大学,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双一流”只是一个新起点,下一步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

  扎根于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就需要深化高校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核心使命,等等。

  在深化改革中,有两种思维需要摈弃:一是“数据思维”,二是“行政思维”。

  如一位校长所言:我们常常会引用各类数据来说明学校的发展状况,大学排名更是把学校状况变成了一个数据。久而久之,人们只记得数据,不记得大学真正使命了。建一流大学要摈弃这种“数据思维”。

  大学是高度依赖师生创造性的学术机构,应当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由学者主导学术管理,对“激活思想涵育学术”至关重要,所以“高校行政化”成为一大障碍。

  如一位评论员针对近期一则新闻涉嫌“高校行政化”的批评:无论是最近某名校引入网络文化传播进行学术奖励的《办法》,还是中国一些高校追求领导批阅的做法,都是行政权力的滥用,是对学术领地的一种践踏。一是因为“网络文化成果”被认定和学术成果同样地位,混淆了网络文章和学术论文的界限;二是网络阅读数量作为评定优劣的标准,意味着今后依靠网络热文爆棚的人,即所谓“网红”,有可能评上教授,都不符合学术专业化、培育未来人才的方向。

  中华文明一直是在汲取和融合其他文明营养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建设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一流大学,不仅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而且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形成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责任编辑:吴蕴聪】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