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汉慧:创业不分文理,马云、俞敏洪都不是技术男 | 微讲堂(4)

2017-09-22来源:KAB创业俱乐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邓汉慧

  创业不分文理,马云、俞敏洪都不是技术男

  (2015年5月27日 微创业大讲堂武汉大学站)

  今天的主题是微创业,曾经有很多学生问我,我作为一名社会保障专业的教授,为什么可以来讲创业?关于这个问题,我先不给答案,而要提出另一个更常听到的问题,即不少学生上创业课的时候会问,我们是学财经的,不像理工科学生,第一没有专利,第二没有技术,我们怎么创业?

  这时,我就反问他们,马云是学工科的吗,俞敏洪是学理工科的吗?在做创业的时候,应该不分文理专业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告诉学生要有开拓性的眼界,不要把自己的身份首先定位了。事实上社保专业的学生照样可以创业,现在,已经有学生开了一个养老院。

  在我看来,财经院校的创业教育要向工科院校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同时更要突出我们的专业特色。比如课程上的设置要多从商业模式、项目构思,从创意的角度来进行,特别是从税收、法律、管理的角度来谈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陷阱。相应地,在我看来,即便学生不想去创业,也有必要学习创业课程,因为,即便是就业,也需要领会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这就回到了最开始提的那个问题。在我看来,创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后者主要是做知识传授、解惑,在这种角色里面,他的教学安排是在稳定的环境中去做。所以学生在这种环境里去领会、去理解领导的意图,去贯彻执行完成,这就是我们现有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比如你学会计的,我立马就会想到你毕业以后,你会在哪些岗位上?你就是做会计岗位,他就会有这种对应。

  但是创业创新呢,有的学生就问我,“我学创业,是不是我未来就是小老板、企业家”。那我们想,我们创业的学生毕业了以后,他会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所以这是学生在问我的过程中,也是在拷问我们。事实上,我希望,创业教育能够分布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这样就可以把真正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融入到专业里面,融入到学生之中,去渗透到整个的教育体系里面,构建他们是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论。

  回到微创业这个主题,我认为,曾经的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使得人和事业都同质化,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强调小而美,不是大而全。这个时代的核心是创新。未来的职业和组织的结构将发生改变,平台加创业将成为主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尤其是在节奏快速的互联网时代,有好的想法一定要尽快下手。

  一旦下定创业决心,还将面临一个难题,即找投资,这里我专门强调一下,投资人的心理创业者一定要搞明白。他们难道只是想帮助你吗?不可能的,投资人要做的是互利共赢,双方共同成长。所以,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应该摸准投资人的心理,通过类似“大学生微创业”这样的活动,增加曝光度,“找”到投资人,通过一切机会,用自己靠谱的表现来赢得天使投资。(根据邓汉慧现场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创业有很强的专业性

  (2016年6月2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次活动来到我们财大,事实上不止第一次来,已经来过,只是说微创业是第一次来,以前KAB大讲堂在我们这里每年都开。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因为我是KAB在我们学校最早放这个课的时候是2007年,开始上KAB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这样,我想利用今天的机会,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学校在做创业是怎么做的?

  我们在2003年当时湖北省的副省长蒋大国先生亲自来到我们院,给我们授了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就业和再就业研究中心,后来我们更名为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因为我是在社会保障专业,这个专业其中有一块最初研究是下岗职工的失业,从这个领域进入了就业和创业,进入了大学生创业。所以我们社会保障专业一直有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创新创业,我们的博士招生简章里就有这个研究方向,硕士也有,这是我们这个专业。KAB这门课最早从我们这里开,从2007年开,一直开到现在,当初我们开了这门课的时候,我们就成立了就业和创业教研室,在劳动与社会保障系里面,成立了以后,我们在2011年和团委、团省委联手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创业学院,大家就会知道为什么我是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同时也在创业学院来做,事实上我们一起在联手做。

  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办了第一期的创业管理方向的辅修二学位,这个学位2014年毕业了,同时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也开设了,我也在这个中心里工作,这个中心有社区创业和创业社区以及公益创业,在这里全部都做。我们开设了各种课程,比如我们有商机的识别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项目的评估,比如创业的法律与基础,创业的财务等等一系列的课程,总共50个学分,大概20门创业方面的课程,这么多年。

  讲了这么多,事实上从事创业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从事这个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的这种微创业,事实上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小型的创业,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我们用互联网、用微信群来进行创业。这个微创业目前是我们大学生一种新型的创业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一种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以往创业是什么样的,生产这个产品,卖掉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这个创业不是这样的,是一个跨界的,是一个强连接,而且是关注的用户,把用户拉进来了,以前创业很少关注把用户来做,我们以前的公司最初是做产品,把产品做好,把口碑做好,把品牌做好,把广告做好,这个就可以了。接着后面做流量,如果流量最大,有可能就赢了。

  事实上发现这都OUT了,现在做的是用户资源,刚才我们看到了有付小龙,他在用这种连接,包括黄衍博做的,就是一个用户圈。这种微创业的创新在哪里?除了关注用户,是一种新的模式,还体现一个很重要的是它很专业,比较专业,很专注专业。这种专业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这里面刚才分享的三位年轻的企业家,未来的成功企业家,我们暂且这样说,这样三个创业者他们身上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基本上都是网红,他们都有很多粉丝,我都认识他们,付小龙,我都两次遇到他,张振华也是两次,黄衍博就不用说了,他是我们自己学校的学生。所以他们本身就有很多粉丝,他就是网红,他进入网络这种能力非常强,进入网络的这种能力我们将会改写未来的所有权。

  所以我们知道一种新的模式在最小的时候一般都是刚开始不被人关注的,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很小的时候,而且他自己生活的很挣扎,他觉得天天就没什么,这不就是个故事吗,事实上你没有发现,很多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新的模式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但是最后会颠覆很多。我举一个例子,回顾一下在19世纪初,1800年或者一七几几年的时候,这个时候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你们可以查,全球最赚钱企业之一就是做那种大轮船、帆船的公司,非常赚钱。这个公司当初出现了蒸汽机的船,这个船所有人都没看好它,包括大公司都是打压它的,因为它又小,又很一般,又窄,而且又比较昂贵,不起眼是这个原因。但是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它可以逆流而上,它逆流而上改变了几千年来我们的船只能怎么顺流而下,就一个颠覆,就一个改变,它市场很小,当时市场非常小的,因为只有想逆流而上的人才想用这个又小又窄的小蒸汽船。但是事实现在告诉我们,所有的这种大帆船都被它打垮了,而且被它颠覆了,所有大帆船公司都不见了,不存在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创新,有可能刚开始很弱小,但是未来一定是很大的,会有成长的空间,所以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和商机的出现,这是我们在这种创业过程中的一个想法,也是我从这几个学生中间看到的一个问题。

  这些学生除了我们对这个微创业是对这种所有权的一个颠覆,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它增加了这种信任,因为我们都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成了一个圈,这个圈可以说是朋友圈,也可以说是用户圈,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为了一个产品而走到一个圈里面来,不像以前,我们以前并不是因为一个产品而走在一个圈,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融入到这个产品的构思,这个产品的设计,这个流程以及它的生产和服务、销售里面。我们现在不仅是像我们所说的那种纯粹的一种销售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共同创造,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其中包括我们所说的粉丝,粉丝经济,有可能粉丝就是你的创始人,有可能粉丝就是你的员工,还有粉丝就是你的股东,他们读懂你,所以这群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再一起来,那他把一个弱关系变成了一种强连接,这种强连接降低了很多成本,降低了我们创业成本,降低了我们的门槛。但是这种降低并不意味着你不专业,也不意味着你背后不需要投钱,事实上背后还是需要很大的资金,因为我有好多学生在跟我说,邓老师,这个微创业这么容易又不要钱,什么都不需要,我只要有个想法就可以了,事实上我可以告诉他,它的背后是非常专业的,它背后的运营,它背后的获取用户,如何留存客户,如何维护用户,你的客户资源怎么去打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虽然它不关注对手,它可能更多的关注他的用户,它不停的跟用户沟通,为它创造价值,但是这里面有更多的一个专注,所以这是刚才他们这三个给我的一个感悟。我还看到了,这三个太厉害了,1992年,两个1995年,我看到他们的这个年龄,我都觉得我们的世界真的因为你们会越来越变得好,会越来越美好,因为你们的推动,会让这个世界发生更大的转变,同时也让我看到我们未来的国家也有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这样的学生太多,希望你们做一些非常好的引领,能做好挖掘你们身边,因为现在80后是一个消费主体,那他们的消费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销售,移动性的行为,这些是不是都是你们在创业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话题,也是他们经常在聊的一些话题。所以他们能关注这些事情,使得我们在用户主权这个角度,我觉得微创业还有一个就是用户主权,提出了用户主权,让我们去关注我们的用户,去挖掘我们的用户,甚至融入我们的用户,融进去。

  刚才黄衍博说的一句非常好,刚才照了很多照片,可以下载这个APP,大家都分享到上面,我们来使用,从第一个用户开始使用,融入这个圈里面,我们也可以提很好的建议,因为黄衍博的项目我也参与了指导,我觉得他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学者们需要研究的,也是老师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案例,因为他从入校开始不久走上了创业,而且做了三个项目,包括我们的张振华,也是从高中开始,付小龙还休学创业,这些都是我们的典范,我们需要去研究他们,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这种创业的流淌的创业血液,或者说固有的创业基因,是不是给我们一些启示,或者我们如何去为他们服务,然后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而且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能够学习他,和他们充分的交流,看一看他们在做这个事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或者你们有一些好的项目,或者好的想法,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沟通,去了解这些事情。

  因为这个世界现在变的太快,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我们以前用物质能够来为基础的,现在变化以信息为基础,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产生了信息,这种信息使我们连接起来,这种信息以前我们可以听电视、看广播,他可以发布他的媒体,但是现在发现我们自己就是媒体我们自己就可以把我们的很多想法分享出来。

  在微博期间,我们发现我们面对的是大众,但是我们在微创业里面发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小众的群体,但是我们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我们信息量非常集中,我相信未来的这种创业有可能信息成了一个局域网,我们这个圈就是一个局域网,这个网里面有可能是一公里左右,不会说是无限的放大,我自己作为一个自媒体,这个时候我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开发和这些数据的连接以及这些数据的运用,都会里面有很大的商机和无限的想象,所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这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也是各个同学可以关注的,因为你们自己有可能就是一个创业者,未来的每一个人都会是创业者,未来的学校有可能就是一个平台,所有人都在这里面,老师就是创业者,学生也是创业者,未来的企业一定就是平台,所有人站在那个平台上就是创业者。

  我想说我们的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两个人的事,不是老师的事,也不是学生的事,应该是所有人的事情,这就是我教了这么多年创业的一个体会,谢谢大家!(根据邓汉慧现场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微讲堂

  为寻找好的微创业项目,给予大学生创业者以扶持和指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行动,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与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此活动得到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报社、相关高校团委及各高校KAB创业俱乐部的大力支持。大学生微创业行动主要包括:微创业项目征集活动、百所高校微创业协办活动、微创业大讲堂活动、微创业俱乐部项目路演活动、项目成果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

  在大学生微创业活动中,活动主办方聘请80多位微创业导师分别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30多所知名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他们中有创业教育领域专家,也有创投行业大咖和创业新锐代表,为更好地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KAB创业俱乐部(ID:KABClub)特推出“微讲堂”专题,希望能对创新创业路上的你有所帮助。

  制作:王骏扬

  来源:KAB全国推广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