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兵团 科技创新(示范区)

2017-09-1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于 洋

  图①:温室大棚辣椒育苗。

  栗卫平摄

  图②: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李春林摄

  图③:兵团第一师职工在收割水稻。

  人民视觉

  图④:兵团第二师焉耆盆地番茄收获。

  人民视觉

  图⑤:兵团送文化下基层三小分队赴基层慰问演出。

  人民视觉

  秋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壮美的季节。一个个大型现代化农场上棉海翻滚,硕果累累;一排排兵团自主制造的农业器械来回穿梭,声浪阵阵;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型城镇里人潮涌动,喜庆丰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结合自身优势,以科技为引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招商引资为带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充分发挥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2012年,兵团原13个农业建设师统一更名,“农业建设”一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兵团从“屯垦戍边”正式走进了“屯城戍边”的新阶段。时代在变,引领先进作为兵团的一面旗帜始终成色未变。

  滴灌节水国外青睐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全国领先

  红番茄、绿西瓜、紫葡萄、白棉花……很多人一提到兵团,最先想到的都是兵团的大农场和大农业。但很多人看不到的是,在兵团的棉花地、水稻地、葡萄架下没有毛渠,只有一条条黑色管子通往作物根部,给庄稼打“点滴”。

  这就是兵团闻名全国的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茫茫大漠中,兵团滴灌的管子埋到哪儿,绿洲就延伸到哪儿。今天,兵团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70万亩,兵团的节水技术也已辐射到河北、河南、甘肃等20多个省区,受到国外用户的青睐。

  近年来,兵团加大以科技为引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农业机械化示范、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基本建成,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35∶1提高到1∶1。

  当前兵团国家级、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8家,建成两个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3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团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和高新节水灌溉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体制优势持续释放

  5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

  初秋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的草湖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里传来隆隆机器声,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这是广东省最大援疆项目,纺织服装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00万锭,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带动当地5万人就业。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坚持向南发展的战略,做活南疆“棋眼”,逐步改善整体实力“北强南弱”局面。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主战略,探索推进北疆师代管南疆团场、园区,与广东探索推广与援疆省市合作共建兵团团场新模式,加快引进企业、发展产业、建好城镇、聚集人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总基调,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190亿元增至2016年的213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3.9%,经济总量占自治区比重由16%提高到22.2%;兵团级以上各类园区达32家,其中国家级6家,兵团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改革不断提速。财政财务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稳步推进,兵团党政军企合一体制的特殊优势进一步释放,为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公共服务辐射周边

  兵团特色旅游成为文化新名片

  夜幕降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的健身广场上人头攒动,来健身休闲的人络绎不绝。

  “火箭农场只有5万人,但大型的健身广场就有4个,所以兵团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周边的哈密市民。”火箭农场党委书记、政委王忠明说,“我们希望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来传播兵团文化、倡导文明生活。”

  近年来,兵团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覆盖兵团、辐射周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一大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相继落成,造福群众。

  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迸发出无限活力,催生出一批新创意、新产业、新业态。兵团目前已经建成63个团场综合文化中心,兵团文艺团体赴基层慰问演出2500多场次。具有浓郁兵团特色的红色旅游、丝路旅游、屯垦旅游等逐渐兴起,成为兵团文化新名片。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19日 12 版)

【责任编辑:季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