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双融双赢

2017-09-13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实施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双赢”战略的政策建议

  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双赢”战略核心要义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促共进,其理论基础是产业融合。既然是“双赢”、是“互促共进”,就要努力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张皮”的问题,要把它们有机粘合起来,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创新出一种鼓励产业融合的政策体系,寻找制造业和服务业如何发展生态商业系统。

  一是树立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战略思路。鉴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产品定义和统计分类,不要过度纠缠于服务业和工业差异,而是深刻认识到服务业和工业日益增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树立服务业和工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双轮驱动”的战略思路。

  二是明确产业融合所衍生的交叉行业的市场准入规则。产业融合所产生的一些交叉行业,如电子商务、网络文化产业、物联网等,往往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因此,需要协调监管部门,对市场准入、监管模式等各方面进行明确,尽量遵循底线思维,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避免政府过度干预,鼓励产业融合可能产生的新业态新服务自然成长。

  三是制订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税收政策。产业融合因涉及不同行业,这些行业可能涉及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需要根据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制订并实施适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和各类交叉行业等特点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细则等。如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网络支付的税收政策等。

  四是构建有利于产业融合的公共环境。发展因产业融合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需要良好的公共环境:智能交通产业需要政府开放实时交通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电子病历需要卫生、医院等多个部门的配合;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需要开放知识产权数据库;电信增值服务需要对大运营商的垄断地位进行管制等。因此,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产业融合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

  五是推动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或功能园区,以服务业集聚策动制造业升级。走集聚发展道路,要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不要拉郎配,政府意志不能代替市场行为;也要发挥政府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引导,重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或功能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技术平台、重大通信基础设施,建立集聚区标准与考核评价体系,等等。

  六是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随着制造和服务的边界日益模糊和突破,新经济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现有人才不适应性的问题越发凸显。产业融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逐渐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比如,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修改高校高职等人才培养机构的课程与教材,增强交叉学科课程的比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季元宏】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