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从历史孤岛到文创理想国的转身

2017-09-01来源:福建江夏学院 作者:李帼眉

    从蓝天白云与溪水青山相连处一路蜿蜒,那些沉睡在大山深处的、静默在林间湖畔的、原以为此生不会知晓也无从靠近的地方,而今有幸能亲密接触——用步伐丈量,将风景定格,以语言描摹,望心灵贴近。7月4日,福建江夏学院“感悟厚重人文,青春助力屏南文化传承”国情社情实践队走进福建屏南,聆听“世外桃源”的时光絮语,感悟现代化浪潮下的“弦外之音”。

    屏南,我们来了!(李帼眉摄)

    不愿只是是一座历史孤岛

    怀揣好奇激动和对历史的敬畏,我们来到此行的首站——双溪古镇,拜访这千年光阴集散之地。

    民谚道:“先有陆氏,后有双溪;先有双溪,后有屏南”。这里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南、北两溪交汇于此,得天独厚的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文化。

    我们感受着跳动的历史脉搏,残旧斑驳的老街弥漫年岁的余味,百年周氏老宅萦绕着幽幽茶香。推开文庙之门,目染孔子的儒家政道。一览城隍庙,心悟厚重的庙宇文化。虽风光不似往日,但依稀可见当年风采,这让人由衷感叹:“百载老号数十铺,千年古镇几繁华”。

    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涌动,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在“钢筋森林”的夹缝中艰难生长。仿佛千年前的热闹喧嚣与千年后的落寞寂静,两景交叠重现于我们的眼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屏南正着力打造的美丽乡村。”当地负责人介绍说。屏南很多如双溪一般村落建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而且民俗民风仍然存在,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屏南人民的财富,更是人类的瑰宝。屏南它的非遗之门正在叩响,静等我们开启。有声音高呼:“重生吧,不愿是一座历史的孤岛!”

    残旧斑驳却弥漫着历史余味的双溪镇老街。(李帼眉摄)

    

    文创引入打造艺术的理想国

    2016年,安泰艺术城正式揭牌,双溪古镇也正式迎来独具特殊意义的新起点。屏南在古村落中建立文创试点,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项目。安泰艺术城,成为集画廊、画室、艺术空间、艺术培训、交流、展览、销售为一体的文创基地和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前来学习、体验、参观、交流与收藏。

    青藤爬满旧式阁楼,一楼沿街的画廊里,透过玻璃橱窗,可以看见墙上错落有致的挂着一幅幅天马行空的画作。

    从一侧的入口进入,又可达另一方天地,双溪镇艺术灵感的殿堂——公益教育艺术中心。这里由政府免费提供纸画具,任何人都可来此挥毫泼墨。

    我们采访了其中一位小女孩,她眼中繁星点点,笑盈盈地告诉我们:“拿起画笔,光是看着白纸,脑袋里就已经有许许多多快乐的事啦!”稚嫩却真诚的话语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队员正在采访认真画画的小女孩。(李帼眉摄)

    当缤纷的色彩交织着万千思绪,心随画笔,浓缩在方寸之间,是喜是悲是怒是嗔,细细品酌别有风味。在这近百坪的画室里,人头攒动的热闹与心灵愉悦的安静并存。大家都默契地遵守着看似简朴却很有哲理的“学画准则”,那些是林正碌老师所言,倡导人们独立自信地用饱满的艺术热情去充实自己的作品。

    林老师08年弃商从画,开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他说:“画画的归宿是锻炼人的平面归纳能力,通过绘画艺术,可实现个性独立和人格的完善,提升人文情怀和创造力。”令我不禁感慨,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展开艺术之翼,走过一座座灵魂画家的视觉之虹桥,去抵达某片心灵净土,何等幸运。

    双溪美术馆正举办“非常人•非常展”,策展人正是林老师。我看见海报里,天空、青山与土地的背景之下,十一位艺术家并排而立,露出最纯真灿烂的笑颜。他们亦是芸芸众生之中的小小星辰,却也是双溪安泰艺术城的缩影,是光辉时代的缩影。正如墙上的前言——“也许人类艺术史不懈的努力,就是为了迎接‘人人都是艺术家’时代的到来,让每一个人个性独立,充满人文情怀,富有创造力地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相约双溪镇,共圆艺术梦”——不只是一句口号。

    双溪美术馆入口的《非常人·非常展》海报。( 李帼眉 摄)

    

    我来·我见·我所悟

    归来后感触良多,我深知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双溪镇推开了一扇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小窗,以绘画艺术为羽翼,让光照进昏暗的角落,让我们看到我们所不知道的从孤岛到理想国转身的样子——看似优雅从容,背后却是血汗无数。

    因为陌生,所以渴望去走近,因为走近,所以理解并惋叹。但叹息过后,我们更应该去挖掘背后的深度。不只是古村落,还有太多遗世瑰宝正在或即将被高速发展的“推土机”所碾压。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除了鳞次栉比的钢筋丛林以及便捷的物质享受之外,需要健康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季为民先生说:“文化传承首先要树立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对此,我深信不疑。而此次屏南之行,有幸让我们在实践中触摸到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冰山一角,对文化多样性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每当回想起三下乡的这段成长经历,便觉得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愈发的神圣而伟大。

【责任编辑:何明】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