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砚山实践日记

2017-09-01来源:上海体育学院

    至今为止,上海体育学院赴云南暑期社会实践已经开展了11年。11年来,实践团给砚山的孩子们带去了学习物资,带去了知识课堂,带去了关怀和温暖。在砚山七都广场上,老人带着孩子玩耍很是常见,实践团从这些老人和孩子中了解到,砚山这个人口稀少的县城,儿童和老人占了大多数,而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奔波了老人的子女,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祖孙两辈在砚山小城里正常生活。砚山县教育局也反映到,在砚山县城及乡镇上,留守儿童数量极多,留守儿童随之带来的儿童成长,家庭教育问题突出。

    结合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实践团给砚山孩子们安排的活动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MINI运动会上,队员们带来了新颖的运动玩具并组织比赛,孩子们欢乐地投入到比赛中,为自己的队伍加油鼓劲;在跳蚤市场上,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作文、画画、花朵……来换取他们需要的文具、书本、明信片和玩具;在捐赠仪式后,队员们与家境困难的孩子交换微信和联系方式,互相分享学习和生活心得。

    留守儿童存在在中国很多个这样的小城里,孩子们远离父母,也许一年才见上父母一两次面,甚至一面都见不上,也许刚刚跟父母熟识父母又要远行,甚至对父母存在陌生感。上海体院赴云南砚山的实践团每年两周的实践时间太短,并不能长久陪伴砚山的孩子们,但是我们实践团队会尽一队全力,真诚沟通,利用手机微信、qq等通信方式,化两周陪伴为全年联系,为孩子们带来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

    ——常乐

    一列K97次列车将上海与云南联系起来,上海体育学院与砚山县的情谊就像铁轨留给山川,恋人留给彼此那样难以抹去。十年之前的一次合作,将二者的时空距离慢慢缩进。今天,十年过去了,2017年我们一行十二人,整装待发,将这份来之不易的滇沪情谊冠以重心开始之名,承前十届团队所愿,踏上了“大理号”列车。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看到了渴望爱与被爱的孩子们。

    他们出生在偏远的山区,也许出生时他们的父母就离去;也许从记事起就再没和父母说过一句话。只能从爷爷奶奶的口中听到,爸妈在那遥远的地方。

    黑鱼洞村,一条蛇形公路仿佛就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村门口石桥上的孩子,就是那一直眺望远方的“望父石”。或许我们在家与父母斗嘴的场景,也能被他们所羡慕。幸运的孩子,能在新年之际,等到父母归来,等到家庭团聚,等到父母的唠叨声。但有些孩子,家里的餐具永远少了那么一两副,耳边除了老师的教诲,还少了父母的唠叨;少了几件新年的衣服,多了一双羡慕邻家小孩的眼睛;少了一分父母的关爱,多的却是一双小肩膀所扛起来的世界。

    爷爷已经白发,但总对我说:“等到烟草长大,爸爸就回来了;等到烟草收割,妈妈就回来了。”虽然爸妈成为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心中还是会有一个声音,就是:“爸妈,我爱你!”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黑鱼洞村的体育基础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因为小到健身用具,大到篮球场,都很好。在文化小广场上的小朋友们也是乐在其中玩耍。体育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体魄的强健,更有心灵的抚慰。此次,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的体育嘉年华环节,在比赛的过程之中,加油鼓劲、相互呼喊、力争第一的竞技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

    在情感面前,语言总是略显苍白。公益的路还很长,我们会不忘初心,一路相伴。

    ——邓业成

    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爱心不像钻石有大与小的区分却有着比钻石更加夺目的光芒。爱心就像早晨的太阳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动力。一份情、一份爱心、涓涓细流能汇成江海,相信只要人人的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怀着这样的情怀我们踏上了云南的土地,见到了一个个可爱的孩子,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热切地盼望。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城市孩子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往往许多农村的留守儿童已经担待起了家庭的负担。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砚山也是如此。我们访问到一位在读初中的留守儿童,张婷。张婷告诉我们,在她不懂事之前,谈到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词可以说非常准确。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候甚至都忘了父母的长相,从小所谓的有妈疼有爹爱的日子,好像从来就不属于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基本没感受到父母关爱的她,感觉自己像个孤儿。后来慢慢的长大了,懂的道理也多了,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父母的万不得已。其实她需要的不是昂贵的礼物,她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关爱。最想要的是一个完整而又开心的幸福家庭。

    当我们享受温饱生活时候,你是否忘了有这么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许他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接济和救助。关注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吧,愿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来担负起帮助他们的责任,让他们好好成长,也许这样,他们的明天才会更好。

——张华东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