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那条吉林边防的历史长流
——7月17日行军日记

2017-09-01来源: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许静

    吉林边防明媚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叫醒了熟睡的我们

    今天我们“文艺青筑”与吉林公安边防某部实习学员、四川音乐学院团队成员、河北师范大学团队成员等一同前往防川风景区,重走那段历史,重走那条窄路,参观那条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路线。

    

    图为我们在防川前的合影

    如今的防川已然成为一个一眼望三国的热闹旅游景点,国人也多以“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来形容防川的独特地理位置,参观过的人提及时更是多以炫耀的语气,但是大家似乎忘了,这道特殊的风景线原是中华民族身上的一道伤疤。

    该段路线的第一站为洋馆坪大堤,容易发现,这条江堤非常狭窄,大堤两侧,是铁丝网围起来的境外领土。我国惟有的是这条8米宽、880米长的大堤。历史上,我国曾长期借走境外通道去往防川这块飞地,这也是国人至今仍不能忘记的屈辱所在。

    第二站为防川的望塔,站在塔上,望到俄罗斯方向的是浩瀚的日本海和深入陆地的日本海小海湾及海岸线,左边是俄罗斯的山川、右边是图们江,脚下踏的是祖国的热土。一眼望去,三国景色尽收眼底。

    图为我们团队成员的合影

       第三站为中俄边界的起点——土字,为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重立,体完整,字迹清晰。1860年,沙俄乘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从珲春内就割去了三分之二多的中国领土从此,珲春失去了海地区,始俄国接壤,完全失去了出海口,成了“望海之地”。这时候一位儒将——张大澂站了出来,他与俄国人据理力争,终于得到了立土字碑的权利,然而没有人帮他,最终是他自己凭借意志力将土字碑用马车拉到了现在的位置——中俄边界的起点!对国家有多么强烈的爱才会有这样的惊人的意志力!

         防川——离海最近,却只能属于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不应该仅仅是我们普通游玩的景点,它应该当代青年学生感受祖国魅力、树立爱国情怀的首选之地。

        下午在宿舍中,带队老师张建新给我们开了一个生动而又严肃的主题团会我们最后达成了一个高度共识:我们最后一定要尽我们的努力,送给部队官兵的一场能代表我们理工科学校真正水平的精彩演出,展示出大学生的良好风貌不能只接受来自边防官兵们的照顾我们应该把最好的节目留下来,把最好的纪念留下来。边防的战士依旧在岗上守卫着国家的主权,我们大学生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他们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图为张老师给我们开会

【责任编辑:何明】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