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底线在哪里?从七夕“共享男友”说开去

2017-08-31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向颖羿

    实习生 向颖羿

    据《法制晚报》报道,8月28日七夕节,北京三里屯出现一身着蜘蛛侠服饰的“共享男友”,路人扫码可与他互动,而他身后的牌子上“明码标价”:拉手:1元/次;拥抱:3元/次;接吻:7元/次,等等,甚至还有“在前男友前炫耀一次:77元/次(医药费要报销)”这种荒诞的搞笑内容。而旁边不远也有另一块“共享女友”的牌子,上面标注着与“共享男友”类似的项目。

    对此事件,不少网友表示,这只是借着七夕的热点搞的行为艺术,对其本身不必太过纠结。但笔者认为,这背后所代表的趋势,让人不得不对目前的“共享经济”现状进行反思。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模式,“共享”已经和“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VR)”等一起成为概念风口,与其他项目不同的是,“共享”是一个只需要概念,而没有太多技术门槛的经济类型。

    一方面,不需要大量技术的支持,意味着更多起点较低的创业者可以搭上这趟热点“顺风车”;但另一方面,技术门槛的第一道筛选作用被大大降低,使得共享市场更加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市场心理上来讲也是如此:一方面,说明公众在意识上对共享经济已经形成普遍接受的趋势;另一方面,却又是其严肃性和专业性在大众意识中的下滑,例如此次七夕“共享男友”事件。

    其实共享男友这个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今年7月26日,微信公众号“男人研究院”刊发了一篇题为《“共享男友”App真的来了,上线3天注册用户已破百万》的文章。尽管经调查,“共享男友”App是虚构,但很多人仍表示,这个“共享男友”App,从名称上来看有悖公序良俗,是“明显的标题党”。

    就算这是一次玩笑性质的行为艺术,也让人感到“共享”的触角已经开始触碰恶俗的底线,下一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难以预料。

    就像本来是用于动漫迷自娱自乐的COS(动漫角色扮装)圈,被连续爆出涉及性交易行为,让大众直呼“贵圈真乱”一样,谁能料到萌萌的“二次元”,会变成别有用心者犯罪的温床呢?

    在当今的市场上,“共享”概念泛滥,其初衷和意义,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曲解。前段时间意义不明的“共享马扎”被爆只是为了扫码推广;“共享睡眠”被警方叫停;而合肥市智能共享液化气瓶虽有实用性,但在安全性上始终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说法,等等。

    这些奇葩共享项目不但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资源浪费,甚至在质检不严、把关不紧的情况下,是很有可能造成用户生命财产的损失。

    合法、安全的“共享”,需要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来进行鉴别和约束。直到前段时间,最火的共享单车的完整相关法规才出台,并且还需要不断完善。如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共享’”,要在“共享经济”上实现法制健全,实在是路漫漫。

    所以,政府是否需要针对“共享”这个概念制定一些相关法规,比如何为准确的“共享”;什么项目适用“共享”;需达到何种条件才能自称“共享”,等等,来从根本上将这个经济模式的楚河汉界规划清楚,而不是像放味精一样,变成所有经济模式想也不想就往里加的“万能调料”。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