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生死线上的“降魔神兵”

2017-08-30来源:中青军事发布 作者:李岩、范洋晨

    

    “全班注意,迅速占领有利位置,由二组先行喷火逼出残'敌',而后由一、三组轮番喷火消灭残‘敌’。”话音刚落,两条粗壮的火龙以雷霆万钧的态势窜向前方“敌”暗堡,霎时间目标区域一片火光四射。这是武警8750部队防化连喷火班正在进行喷火班组行动演练,冲天的火光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八月的滇南,烈日炎炎,先前火光四射的训练场还未让人定神,转身间笔者又步入一个异常沉寂的“战场”,青紫色烟雾弥漫的染毒地带里,笔者看到一位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毒服的战士正压低弓步,十指交叉,紧扣着侦毒管进行操作。一分钟后,侦毒管中的测毒试剂与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玫瑰红色。“实毒!”战士杜杰退出侦毒区,向连长马政示意。

    化学毒剂,烈如猛虎,危险系数之高令人震惊:小米粒儿大的高纯度毒剂沾在人的皮肤上,便可置人于死地。防化兵常年奋战在与毒魔面对面交锋的第一线,犹如骑在猛虎的脊背上。“防化兵就是要有敢与毒魔共舞的勇气。毒区内,每一秒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作业都要直面险情和挑战。”正在进行侦毒作业的防化连战士陈湘江提着还在滴水的防毒面具,捋了捋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说道,“作为一名体育专业入伍的大学生,第一次穿着防护服三公里就把我跑晕了,现在想想真是太丢人了。”

    为了练就一身“降魔”技能,每一名防化兵都要经历更为严酷的锤炼。普通士兵的武装五公里、单兵(班组)战术等科目对于防化兵来说就变成了防毒服全副武装的训练,在呼吸受限、视线受阻、闷热难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普通的训练科目都变成了难以想象的煎熬,弯腰观毒、弓步判毒、破管侦毒、比色记录等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带来一场大汗淋漓的体验。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新一代防化兵从单纯应对军事威胁拓展到完成多样化遂行任务上来。面对云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防化兵们的任务更加复杂多样。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救灾现场一片废墟。太阳火辣辣地照在迷彩服上,浑身烧灼般刺痛;扑面而来的难闻气味和药水的辛涩味,让人呼吸困难。在废墟边站不过几分钟,汗水就顺着脖颈和脊背流下来。数名身穿胶皮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的防化兵,正攀爬在残垣断壁间,拖着长长的胶皮管,手拿喷枪,向废墟间喷洒着消毒水。水柱击在瓦砾与断梁之上,腾起一片晶莹的水雾。

    “这就是防化兵的战场。”防化连连长马政说,“我们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在车辆无法通行的情况下,他带领党员突击队徒步急行军20余公里快速挺进重灾区红石岩村。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疫情,他带领救援官兵每天往返20余公里,灵活采取“重点部位干粉覆盖、生活安置区消毒剂空气灭杀、水源流经地泡腾片净化”等方法,对6个安置点人员共636人和周边环境实施了不间断卫生处理,累计消毒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完成淋浴洗消保障任务1400余人次,实现了“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的疫控目标。

    “砰!轰……”几声剧烈的爆炸声炸裂开来,“敌特分子”向我营区投掷并引爆几个化学剂储存罐,大量有毒气体随风飘散。采访间,一场贴近实战的模拟对抗拉开帷幕,现场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化学监测组注意,快速到达任务地域,立即对事故现场实施巡测。”排长农志才果断下达命令。

    转眼间,3名训练有素的侦毒员已经携带专业设备赶至现场,封控区构建、弯腰观毒、弓步判毒、破管侦毒、比色记录......只见3名检测员心细如发,战术动作干净利索,10分钟后,检测员成功作出判定,洗消组根据检测组传来的化学毒剂数据,随即对洗消剂量进行精确调配。两辆喷洒车喷出的水柱犹如两条水龙,对任务区域实施喷洒洗消。随着空气中染色气体散去,防化连的官兵们又在一场不打招呼、贴近实战的实兵对抗中刷新了自己的最快记录。

    作者:李岩、范洋晨

    制作:王裴楠

    投稿邮箱: junshibu@126.com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杨海琴】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