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公路进藏第一站:神秘的盐井

2017-08-22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文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切割纵深的峡谷、奔腾咆哮的江水、雄伟神圣的雪山、碧绿无际的草原、湛蓝如洗的天空……澜沧江大峡谷中的盐井,它的气场让人震撼,也让人初识西藏的神秘。

    盐井纳西族自治乡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芒康,藏语意为“善妙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互市。芒康与云南接壤,是滇藏公路进藏的第一个站。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到盐井,只有3个小时的路程。

西藏芒康莽措湖自然风景区,雪峰重叠,宛如画境。刘建华 摄

    盐井因产盐而得名,澜沧江边3000多块盐田,已有1300多年历史。盐田像土地一样珍贵,当地盐民赖之以生存,他们把卤水井中的卤水倒进盐田里,高原的太阳很快将水分蒸发,留下白花花的盐。这样独一无二的、原始的晒盐方式,是世界上独有的人文景观。

    盐井所产的盐因土质不同分为红盐和白盐。澜沧江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产出的盐为淡红色;东岸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产出的盐为纯白色。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量少,略贵。

独一无二的、原始的晒盐方式,是世界上独有的人文景观。 刘建华 摄

    红盐大多产在3月至5月,正是桃花盛开之时,一树树桃花像飘在峡谷里的红云,因此也称桃花盐。出桃花盐的季节,也是澜沧江峡谷里的节日,盐民穿上节日的盛装,和神灵一起庆祝收获。

    晒盐一般都是女人的事,这与纳西人的传统有关。卤水哺育了盐民,滋润并繁衍了峡谷的子民,连牲畜吃了都身体结实并容易产崽,因此牧区的牧民都喜欢盐井的盐,是过去茶马古道上马帮交易的货物之一。

    在山神怀里的盐井,古时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茶马古道通向圣城拉萨的咽喉,现在是国道214线的必经之路。

    就在滇藏公路旁,伫立着西藏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它是1855年法国传教士邓得亮在盐井创建起来的。教堂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筑,屋顶有一个高大的十字架;室内的装饰入乡随俗,除了彩色的花玻璃窗,天花板上《圣经》题材的壁画,还有哈达、圣像唐卡。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刘建华 摄

    每天早晚,穿着藏装、戴着十字架的藏族会走进教堂,用唱山歌的嗓子吟唱赞美诗。在这片狭窄的峡谷里,藏传佛教、天主教、东巴教三种宗教水乳交融,不同文化与信仰所经历的苦难与祥和,就是一部20世纪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历史。

在西藏盐井扎增拉姆女神坝子高山草甸,藏族人与神灵一起欢歌。 刘建华 摄

    如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超过7万公里,神秘的茶马古道已成历史,山间铃响马帮来已成故事。

    然而,火柴盒般的土掌房、煨桑的炊烟、熊熊的火塘、滚热的酥油茶、香甜的糌粑,澜沧江峡谷里子民们淳朴安宁的日常生活画卷,是那么的让人牵挂和流连。

    动人的故事,总是产生在像盐井这样文化交汇的地带。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