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实践 拓展思政课堂——南开师生开展“精准扶贫”主题实践

2017-08-22来源:南开新闻网 作者:张哲浩 徐曼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哲浩徐曼摄影张哲浩李美霓)2017年7月中旬开始,南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队——“南开大学赴鄂辽鲁桂四省四市实践队”分赴湖北省丹江口市、辽宁省阜新市、山东省临沂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调研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给各地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变化。实践队成员由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历史学院近20名大一学生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徐曼教授担任实践队指导老师。

  实践队以“精准扶贫”为主题,以“产业扶贫”为切口,深入基层,通过走访市、县、镇三级政府,探访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和贫困户,了解了农村精准扶贫的多种模式和实际成效。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凉水河镇,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带动贫困农民脱贫;丁家营镇则是把当地的支柱产业——服装加工业,与扶贫事业相结合,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在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通过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把驴肉养殖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优质驴源,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在阜蒙县红帽子镇两家子村,通过土地流转和解决农民就业帮扶贫困户;在阜蒙县大巴镇车新村,通过“四级书记”“集团帮村”,市场化运作加企业化经营加合作化发展,发展“一棚两果”,形成“车新”模式,助力贫困户脱贫;在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通过农机合作社免费代耕,统一深翻旋耕播种收割,发展光伏发电,助力贫困户脱贫。

  在山东省兰陵县经济开发区,通过改变传统的扶贫救助方式,爱心企业和县政府共同参与组建慈善超市,实现了社会公益资源最佳优化配置;在神山镇,在科学、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政府对危房进行改造,对危房户进行援助,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和生活需求。

  在广西省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古城村,以茶叶园种植为依托,形成了“茶叶+光伏+种植+旅游”的特色脱贫发展模式;在矮寨村,采用村干部“结对帮扶”形式,改造当地房屋建设、环境卫生建设,打造文明新农村,发展农家乐旅游带动村民摘掉贫困帽,过上新生活;在红岩村,因地制宜发展“月柿产业”,并通过户帽改造,凭借当地独特的山水风光发展旅游业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脱贫之路。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队师生看到的是各地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制定的扶贫政策和干部们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深切感受到国家“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政策的惠及百姓,感受到基层扶贫干部的辛苦负责,感受到乡村扶贫带头人的肯干和担当,感受到贫困户的不易和脱贫后对政府和国家的感激,也深切感受到农村精准扶贫任务的艰巨和任重道远。

  此次社会实践是南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展思政课堂,探索思政课社会实践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大学生只有走出书斋,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社情民情,才能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广大思政课教师只有走出校园,走下讲台,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国情,才能使思政课鲜活,接地气,为学生解疑释惑,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