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下乡”有了手机直播工作室啦!

2017-08-22来源:华南师大紫荆青年

  你知道吗?

  今年暑期,校团委与网络教育学院共建我校暑期“三下乡”手机工作室,创新性地运用教育优势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将教师教育与最新的移动开发技术相结合,构建移动实践教育平台,让“互联网 ”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

  和小青一起看看这项技术为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带来哪些闪光点吧~

  扫描二维码观看精彩内容!

  手机直播“三下乡”

  我校赴贵州“致远传情”志愿服务团、校社联赴梅州、勷勤吟诵社赴肇庆、音乐学院赴普宁、地理科学学院赴汕头等地开展了“文明创建”社会实践网络直播课程。此次总共直播50天,内容涵括:绘画创作、话剧表演、音乐启蒙、民族舞蹈启蒙、科学实验、手工制作、体育教学等近百节兴趣爱好和通识课程,以及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文化快闪等文明创建活动。

  服务团成员高度重视课程设计,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讨论敲定主题、精心设计教案、课堂上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课后根据课程直播评价改进课程教学,力求传授给学生更多有意义的知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结合地域特色,彰显我校内涵,设计社会文化活动,如“致远传情”服务团承接贵州省罗甸县留守儿童夏令营文艺汇演、音乐学院赴普宁服务队就地编导竹笼舞等。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自主研发的手机直播技术,采用最新的移动开发技术以及强大的后台支持服务,草根化、实用化的应用前端,实现“1手机 1网络”(4G或Wifi)即可进行手机直播,技术先进,应用草根。它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移动设备直播现场视频,在任意终端设备实时收看视频,并进行实时交流互动。

  依托“手机教师网”,可以开展城乡协同教学和双师教学,开展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开展对接学校送教活动,传播校园文化,构建“手机名师工作室”“手机班主任工作室”“手机校长工作室”等,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递给乡村师生,实现“名师引领、资源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次受到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注和肯定。

  直播“零距离”

  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感谢你们,感谢老师,感谢华南师大,大半年没见到孩子,再见是在手机屏幕上,第一次这么直观看到宝宝的表演……”8月10日晚,贵州罗甸“关爱留守儿童·以校为家”二小营地汇报演出还没结束,当地小学班主任就收到远在湖南工作的学生家长短信。

  我校赴贵州“致远传情”志愿服务团承接的贵州罗甸留守儿童夏令营,通过手机直播,数百名留守儿童经过半个月的学习训练,不仅为现场的群众、老师同学进行了汇报,也与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们实现了爱的交流。

  “三下乡”队伍每天将直播课程网址发到服务地教师群和家长群,教师和家长通过手机观看孩子们所上的课程,在直播结束后进行课程评价,为服务团成员的教学提供建议。手机直播打破时空限制,让远在外地工作的学生家长通过手机终端实时观看直播课程,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实现家校有效沟通,共筑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了学生、家长与学校多方互动。

  通过互联网的有效互动,我校暑期“三下乡”手机工作室实现了服务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育人零距离”。此外,借助全国领先的网络教育优势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学校构建了移动实践育人平台“薪火驿站”,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融入互联网社区,对学生实践过程实行全覆盖、全过程管理,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解决高校管理中学生在校外期间如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

  通过“薪火驿站”,我校师范专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指导服务团学以致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形成教育新风气、树立精神文明新风尚等主题进行调研和实践。

  手机直播技术实现教育扶贫

  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教师手机网”为继续教育提供了线上平台,此次下乡也将这份资源带给当地教师。

  目前,我校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罗甸县初步达成通过手机直播技术,推进我校与贵州“校地合作”意向。当地的中小学教师将依托手机直播平台,观摩名师课堂、上传自己的课堂实录进行评价沟通,通过互联网缩小因地域而导致的学习资源差异和教育失衡,共享学习资源。

  用手机直播“三下乡”

  他们用行动传达新型服务理念

  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

  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共有11名成员,来自文学、经济、音乐、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院,形成两个队伍分别前往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以及黔西南州册亨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一场活动,2个晚上,28个班级,1774人同时参与。为了让罗甸一中高一新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增强新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消弭彼此的距离,8月8-9日,我校研究生支教团面向1770余名新生开展了以“新起点,心起航;心连新,梦飞YOUNG”为主题的新生素质拓展活动。

  在活动中,研支团采用了网络教育学院研发的手机直播技术,将素质拓展活动的全过程都以直播的方式,向罗甸一中全校师生实时转播。

  学生与成员一起玩游戏

  成员正在直播课程

  研支团作为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来到了罗甸一中,希望发挥所长为学生们筑造梦想之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愿志愿精神散播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我校赴贵州“致远传情”志愿服务团

  “致远传情”志愿服务团是由校团委组织,招募校内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本项目于2011年起,每年暑期远赴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开展志愿服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服务人次达2200人以上。

  短短8天的服务

  或许不能立即带来什么改变

  但是我们坚信教育是有意义的

  相信每一个人的赤诚与真挚

  每一次的坚持与努力

  每一年的积累与沉淀

  总会滴水穿石,铁杵成针

  相信这份坚守都将得到回应

  尽力而为只是力所能及的苟且

  我们是全力以赴心中在所不惜的支教执念

  服务团成员上课

  课间队员与孩子们下棋

  孩子们合照

  三下乡不仅仅只是一次支教,去到另一个城市,过全然陌生的日子,就像是一次身心的修行。“为人师表”这个词不仅仅只是教书,还有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无论是感动还是失望,那段时光,一定是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刻在骨血里,经年不灭。

  勷勤吟诵社知音队

  知音队是一支由华南师大勷勤吟诵社核心干部组建的下乡队伍。勷勤吟诵社,秉承着“传承中华吟诵,打造书香校园”的宗旨,致力于搭建国学吟诵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打造勷勤素读、吟诵讲座、吟诵雅集等校内活动。同时,大力开辟社会实践渠道,进行吟诵展演、吟诵义教、吟诵采音等实践活动。

  知音之旅,吟诗徐行

  七月盛夏,相聚怀集

  八日记忆,永怀于心

  知音之旅,让我们吟诗徐行

  学生回答问题

  文艺汇演节目现场

  在本次下乡过程中,来自网络学院的两位老师与队员们同行,并通过暑期“三下乡”手机工作室直播课程,让受众更加广泛,为其观看课程提供便捷。其中,直播的课程共计13节,包含吟诵课、汉服文化课、手工汉服课、古文字课等国学特色课程。

  手机直播“三下乡”页面截图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从淘气大闹到乖巧配合,从害羞地躲进角落到开怀地分享欢乐,最后听见学生含泪询问“老师你还会再来吗”。离别时师生之间一个不舍的拥抱证明了这八天,彼此已经慢慢叩开这些被视为特殊群体的孩子们的心门。

  一言一行,皆为尊师之道;一粥一饭,均为绵绵情意。

  “社心联动”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

  “社心联动”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属于校社联的三下乡队伍,曾连续四届评为校级重点立项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团队,连续多届调研报告获评校级优秀,多届多人被评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次获评“校级优秀团队”以及其他各类奖项。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社心联动”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在今年赴梅州兴宁市大坪的下乡支教期间,首次采用课堂教学与手机直播相结合的“互联网 ”模式,受到当地学校包括家长的热烈欢迎。

  直播涵盖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班委破冰、特色课堂创意书签制作、太极、安全教育讲座、舞蹈学习、生物知识认识细胞、星际之旅、手链编织、汉字的演变讲座以及最后的趣味运动会以及文艺汇演。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直播内容,通过直播平台让教师和家长能够实时观看和参与,大大的提高了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所覆盖的人群,拉近了服务队伍和当地教师、家长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队伍在当地的知名度。

  手机直播“三下乡”页面截图

  线上直播,通过每天将直播课程网址转发到教师群和家长群,以及公布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和家长通过每天观看直播,在直播平台对于每天的教学课程提出各种宝贵的建议,不仅拉近了服务队员和教师家长的距离,也让服务队员接收到各种建议,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达到了良性互动。正如家长评论所说:“支教寓于乐,孩子学寓于乐,外围观寓于乐,技术传寓于乐。”

  音乐学院『青·乐』暑期实践队

  由3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普宁市西陇小学200名学生用7天的时候共授课160个课时,其中包括合唱教学、歌唱教学、节奏律动、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基训、芭蕾舞基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等13门艺术课程,一周的时间里西陇小学随处可见辛苦排练、教学的师生,整个校园洋溢着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与舞蹈的魅力。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对其中两节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课堂(歌唱教学及律动教学、舞蹈基训与排练)进行网络直播,不仅是对队员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有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都收获颇多。同时,与当地小学配合,建立“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暑期艺术实践”家长群,志愿者老师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线上反馈,实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动态。

  队员正在课程直播

  队员正在录制课程

  地理科学学院澄曦服务队

  成立于2012年的地理科学学院澄曦服务队,今年将第六次远赴汕头市澄海区慧文外来工子弟学校延续爱心之旅,再次播撒希望的种子。基于家庭条件贫困、学习资源匮乏的现状,队伍通过开展持续的支教、调研、文体、服务等活动,丰富外来工子女的课余活动,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希望通过队伍的行动引起社会的关注,让更多人来把目光投向外来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从而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积极的改变。

  7月13日至7月18日,在校团委与网络学院的联合指导下,澄曦服务队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示范课程和优秀活动案例的试点队伍,在汕头市澄海区慧文外来工子弟学校开展历时6天的“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网络直播课程。

  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队员正在认真讲解

  老师正在录制网络直播课

  澄曦服务队的“三下乡”网络直播不仅在慧文小学中引获关注,也得到了地理科学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的赞誉和期待。网络直播课程依托于“互联网”,紧密联系了院校,通过移动平台实时上传课题实录,促使了“三下乡”期间同学之间的沟通评价,更有利于打破了地域距离和限制,通过互联网缩小因地域而导致的学习资源差异和教育失衡,尝试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长期受益,这一行动让支教变得更生动,教育关爱的影响传至更远。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支教课堂传授,以网络和录屏为载体,让课堂不再是“瞬间”,而是“回味与思考”。

  名师引导

  资源共享

  实现教育平衡

  我们共同努力

  图片来源于各队伍

  撰稿|张思慧 郭绮琪 蔡丹莉 许丹君 彭宝仪

  叶栩如 刘 琪 王更生 陈佩仪

  编辑|林燕好 汤雪莹

  责任编辑|李喆慧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