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卖花小孩 | 同情心在你们眼里值多少钱?

2017-08-1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武怡静

    本文系青团子整合 转载请联系后台

    近日,安徽淮南商贸街头出现一伙“抱抱团”,孩子的年龄在七八岁左右,手捧着玫瑰花,见到情侣就上前强行抱吻卖花,不买不放手。

    无独有偶。有“中华第一商圈”之称的新街口,作为南京的中心商务区,是南京现代经济发展的一张城市名片。

    然而在这张城市名片的街头巷尾,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衣衫褴褛、眼神柔弱,引人生怜;但他们也不放过每一对相伴而行的男女,强行售卖10元一支的假花,让人厌恶。

    长时间来,网络上网友爆料不断,关心、怨气、疑惑。但这群拿着花的孩子始终日复一日地穿梭在新街口,像一道抹不去的城市伤疤,引人注目。

    下面就先让团子君带你走进新街口,再次体验这种经历。

    ▼

    一天,你和朋友正在新街口闲逛。突然,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小孩子向你走来。他只有十来岁的样子,身体瘦弱,面呈菜色,像是流浪了很久的样子。带着一束花,他拉着你和朋友的衣角,说:“买束花吧。”

    你心生怜悯,问他多少钱。他答:“十块钱。”虽然你知道一朵塑料假花根本不值10块,但出于怜悯,你还是拿出钱包递给他10块。

    让你猝不及防的是,小孩子依然不肯走,告诉你:“10块1朵,你这束花有3朵,要30块。”朋友很生气,说干脆不买了,要拉着你离开。更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孩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在你面前失声痛哭。

    路人纷纷斜眼睥睨,你很尴尬,于是又拿出20块钱,带着3朵塑料假花和朋友匆匆离开新街口。

    ▼

    而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更是屡见不鲜。

    女孩强行卖花遭拒绝,“父亲”上前与情侣起冲突。

    女孩强抱男生买花,拖行数米不松手。

    在网上搜索“新街口”、“卖花”等关键词,可以轻易得到雷同的经历,而时间,可以追溯到2011年。

    可以看出,网友们的态度不一,有人怜悯,有人愤怒,有人质疑。

    怜悯

    我们已经见过无数新闻报道,年幼的孩子流落街头行乞。他们大多无法感受来自家人的温暖呵护,无法享受同龄孩子应有的幸福童年,或病或残,无助地向路人乞讨求生。

    你所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大概也有这样的孩子出现吧?《人间失格》里,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愤怒

    让人愤怒的,自然是10块1朵还强行捆绑售卖的塑料假花,是强抱强吻的行径。谁的钱都是辛苦钱,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消费对象的权利。

    这些孩子“道德绑架”下的强行消费,和抢劫无异。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南京市的中心商务区,出现在一次本来愉快的旅途中,更是让人扫兴之至。

    质疑

    很多网友都提到,在这些孩子出现的同时,总有一两个可疑的大人站在远处眺望观察。如果孩子卖花遭到拒绝,有的孩子就会眼泪汪汪地望向那几个在暗处的成年人,甚至还会有所谓的“父亲”跳出来和路人正面冲突。有的网友怀疑这是被拐卖儿童,希望拍下孩子的照片,但孩子却说“不能拍”,或者直接匆忙跑开。

    另外,几个本应涉世未深的孩子,为何能想到这样的招数逼人买花?他们的假花又从何而来?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

    乞讨儿童,简称童丐,他们多被成年人操纵或胁迫乞讨。更多的,他们还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街头。

    有成人怀抱熟睡婴幼儿、 作可怜状,身边通常有装钱用的碗或杯子等器皿,并有相关介绍,如家庭变故、自然灾害、遭遇小偷等等,引人捐助。这样的场景常出现在街头、公交车上、地铁站内。

    有的孩子自己上街乞讨,旁边不远有成人暗中监视。他们会作出倒立等动作,并保持长时间不变的姿势以换取同情。儿童玩杂耍卖艺,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残疾儿童乞讨。孩子们除了天生残疾,还可能是被人贩子拐卖后故意殴打致残,利用身体的残疾吸引眼球、博取同情。

    谁消费了我们的同情心?

    曾经,我们被罗尔的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感动得满眼泪水;后来,又被他一篇《我承认,我被钱砸晕了头》惊得目瞪口呆。这个时代的种种悲苦乱象,迅速地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又迅速地碾压着它们。

    经历南京“彭宇案”的“一次性消费”,我们质疑“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经历了“郭美美炫富事件”,我们在捐款时对红十字会多了一份警惕;“罗一笑捐款事件”最后成为一个龌龊的营销笑话……是谁消费了我们的同情心?我们还有多少同情心可以被消费?

    地铁站里,陌生人说钱包被偷,向你借钱坐车。你说没有零钱,他说支持支付宝转账。天桥上,乞讨的老人颤颤巍巍,你递给他一根刚买的热乎乎的麻花,谁想转眼被丢进垃圾桶。购物中心,小女孩强吻了你一口,要卖你10块一支的塑料花,哭哭啼啼抱着你不松手。

    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一点点冲击着人们的认知,逐渐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面对花样百出的行乞手段,我们还有多少乐善好施的温情能被消费?

    团子说:

    尽管已经有了诸多措施,流浪儿童、乞讨儿童的身影仍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强行卖花到街头乞讨,他们就在那儿,像一道道城市的伤疤。我们指出这样的现象,并不是要求迅速清退这些孩子。我们希望的是,这群孩子能得到正视。

    一方面,正因为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正因为利用孩子,绑架他人的同情心令人深恶痛绝,正因为这些孩子无名无姓,站在最黑暗的地方,所以才要呼吁关注、正视并且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处理方法也格外重要。前段时间凉山的“格斗孤儿”被舆论炒热,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孩子被迅速送回家乡,这样的处理方式引起网友们的质疑和愤怒,按手印时孩子的泪水也让人痛心。回家之后,他们的生活也许更加艰难,没有人知道。

    因此,正视现实,调查真相,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才是我们要做的事。面对世界,面对生活艰难的人们,我们需要温情,需要去关爱,但绝不是不辨是非、不明真相的滥情。

    孩子们今后该何去何从?

    这些城市的伤疤能消退吗?

    我们心里留着疑问,也留着期待。

    对这样的事你怎么看呢?

    欢迎到后台和我们聊聊。

【责任编辑:江苏记者站】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