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兵荒马乱,归来仍是少年 | 抗战老兵采访纪实

2017-08-1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萌

    本文系青团子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寻访千名抗战老战士”活动是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之一。结合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网信办、省民政厅、团省委联合组织了该项活动。

    本次活动组织全省各地大学生志愿者探寻走访抗战老战士,记录、拍摄、留存老战士口述史资料,同时借助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学习和生活。

    邵凎溪:伴随战火的悠悠岁月长

    (整理者:淮安组 徐州组徐州医科大学陆悦)

    【老兵简介】

    邵凎溪,男,88岁,新四军老战士,山东人。

    1945年1月1日入伍,从区中队到县里的独立营,后调至主力军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曾参与三大战役、荣获三等功两次、三级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原属25军,抗美援朝时期被编入空军第四军。

    现居江苏省徐州市。

    【抗战经历】

    邵凎溪老人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家中情况尚可,曾读过几年书,后在16岁受共产党影响,他决意参军。1945年1月1日,他和村里的三十多个小伙伴自愿去参了军,从此成为一名抗战军人。

    他说行军途中,几天几夜都不睡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曾经有一次,他们部队一起坐下来休息,邵凎溪老人找了地方坐下,没成想一坐下竟睡着了,并且睡得很熟,等到他醒来,突然发现身边早已空无一人。

    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的某一天,一个通讯员、一个指导员和他三人负责就地掩埋牺牲烈士。他们需要挖坑,给烈士写牌子,用水简单清洗烈士的身体和脸,用白布将烈士们的身躯包裹,这些步骤都非常耗费力气,“那一个晚上,我们一共埋葬了93位弟兄,我们都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力气。”

    在某一个平凡无奇的白天,他刚和他的战友离开他们的战壕十几分钟,一颗炮弹从天而降,不偏不倚落入了他们一直蹲守的战壕内,霎时尘土顿起,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现在每每想来仍觉庆幸不已。

    【生活经历】

    邵凎溪1945年参军,1984年,离开家乡近四十年的他自离乡后第一次回到了家,而此时,家中只剩下了一个姐姐,他的父亲、母亲、哥哥、另一个姐姐,都已相继离开人世。邵凎溪说,在部队期间,他曾零零散散给家里寄过一些信,也曾经收到过家里的信,只可惜纸短情长,不足以诉思乡情。他在得知父母去世时因肩负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也没能回家,遗憾万分。

    陈恒宾:半生兵荒马乱,归来仍是少年

    (整理者:徐州组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李迎春)

    【老兵简介】

    陈恒宾,男,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人。出生于1929年10月5日,现今89岁。

    1943年参军入伍,1947年退伍回家务农。14岁参加八路军,进行抗日战争,在地方进行游击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经历】

    陈恒宾老人1943年入伍当兵,那时候他才14岁。陈恒宾老人当兵之前是放牛出身,家在日伪军占领的地区,在泗洪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天他趁着下工,偷着去参军入伍了。

    当时的维持会是当地伪政府和日本鬼子联合起来组织的,当兵时,陈恒宾老人与日本鬼子的维持会打交道。那时候14岁,陈恒宾的个子还不高,枪背在背上,从肩膀拖到脚后跟。

    (陈恒宾老人年轻时的照片)

    在和日本鬼子打游击战时,陈恒宾他们没有什么好武器。每个人有只有10颗子弹。陈恒宾老人说,“那时候我们就用树枝剪成子弹一样大、一样粗,装在里面假装是子弹。所以说,也不敢和敌人硬打,只能是摸过来打一下,然后打完就跑。”

    那时候人的出身有无产阶级、中农之分,陈恒宾老人的家庭属于无产阶级。因为家里穷,老人没有上过学,现在老人认识的字是在部队里学的。陈恒宾老人说,“俺那部队里也有文化教员,每天下午上课,搬个小板凳。什么字读什么,天天学。那时候我学习很认真,一般的字我都认得。”

    当兵的时候,陈恒宾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现在的老伴是打完仗退伍之后结的婚。因为当时的家是在日本鬼子占领的地区,所以陈恒宾去当兵是很保密的,不敢让别人知道,否则家里的人家会被杀害。

    (陈恒宾参加抗日战士入院疗养仪式)

    【生活概况】

    陈恒宾从部队退伍之后,曾经在大队当过民兵营长,后来在大队当书记,当了30多年书记。现如今,陈恒宾老人已经89岁高寿,与老伴居住在农村,身体硬朗,心态乐观。

    刘洪美: 怕死鬼活不到现在

    (整理者:淮安组淮阴工学院 贾瑷菱)

    【老兵简介】

    刘洪美,1923年出生于淮安西宋集,1941年参加新四军。打过多场游击,荣立二等功。

    1945年随军攻克淮阴城,驱逐负隅顽抗的日寇,收复国土。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淮海战役。

    1952年退伍,现居淮安西宋集,家中有三个女儿。

    【抗战故事】

    面对日寇和伪军疯狂地清剿扫荡。“哪个不怕啊,怕也要打,不能不去。”刘洪美老战士照实地说他参军的心情,上战场,也不苟沦为汉奸。

    刘洪美老战士多次参与反扫荡,他机灵勇敢,其间曾成功侦察敌情,从地道闯进鬼子窝拼死救人,立下二等功。毛泽东主席批立功文件时说 “乖乖,这小孩,可以啊!”

    (老战士腿上的弹痕和炮弹碎片伤口)

    他指着身上的伤口回忆说,“那时炮弹碎片炸的,炸得腿上都是伤,受伤住一趟医院,什么吃的都没有,抓癞蛤蟆吃。没有粮吃,也要打鬼子!”战火连绵,粮食紧缺,在恶劣环境下老战士视若等闲,一心要打跑鬼子。

    1945年,刘洪美老战士随军辗转回到淮安,此时淮阴城被残留日寇和伪军占领。老战士回忆:“他们很残忍,不把中国人当人,随意杀中国老百姓。”战前动员大会,指挥员问“谁不怕死”,战士们争着高喊“我!”

    (老战士讲起投敌卖国的汉奸时激愤不已)

    淮阴城打了一天一昼夜,搭梯子爬城楼,首打汉奸。老战士因受枪弹袭击,多处受伤,爬墙头时掉进城墙下死人堆中,亲眼看着亲友牺牲。“怕死鬼活不到现在!”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此战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胜利的红旗最终插在城墙上,淮阴城收复!

    【生活概况】

    和今天一样,国家和人民都没有忘记过,为和平安定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国家每月补贴和医疗福利让战前贫困的刘洪美老人得以安享晚年。

【责任编辑:江苏记者站】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