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精神

2017-08-16来源:天津大学

    品红色故事,传井冈精神。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建成。如今,90年过去了,时代沧桑巨变,但历久弥新的是光荣而伟大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信念,在建军90周年之际,由天津大学学生社团团委组建的“井冈情·北洋韵”实践团来到井冈山,开展了为期8天的专项实践活动。在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聆听红军故事,学习优秀家风,感受革命精神,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参观朱毛旧居,寻觅红色足迹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一同前往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参观学习。1927年,毛泽东同志正是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等一系列洞悉革命全局的关键著作。站在毛主席曾住过的客家小楼门前,大家认真倾听讲解员介绍红军在大井驻足期间的动情故事,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共产党如何由星星之火发展出燎原之势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在“读书石”旁驻足凝望,队员们仿佛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当年坐在石头上读《三国》、品兵法的全神贯注之情,坚定了大家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开创性进行实践的决心。

    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为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团队成员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两万余名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石碑,也有的无名默默在此长眠。在这里,天津大学同学们同重庆大学、宁夏大学等同学们一道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缅怀这些为实现革命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

    静默的三分钟里,浮现在每个人脑海中的是红军战士们面对敌人视死如归的气概,是他们在艰苦岁月中顽强拼搏的信念。最后,队员们在大堂中为死难烈士三鞠躬、行注目礼,表达对烈士最崇高的敬意。英烈安息,生者永记。

    行军“挑粮小道”,坝上忆苦思甜

    学习理论知识之余,实践队来到坝上,在老乡家中体验生活,感受军民鱼水之情。90年前,乡亲们盼望红军、拥护红军、像亲人一般接待红军,虽然物质条件艰苦,却为红军采草药、做饭菜,倾其所有。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日子富足了,住上了小洋楼,也不必每天过红米饭南瓜粥的生活。在老乡家,队员们一起生火做饭,刮鱼鳞、炒鸡蛋、切西瓜,忙得不亦乐乎。

    实践队队长张哲铭动情地跟同学们讲:“回忆当年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我们如今生活是多么甜蜜。中国农村的发展,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更不可能会有如今富强的中国。”让大家印象深刻。饭后大家稍事休息,便踏上了急行军的路途。队员们身着红军装,背着枪,扛着弹药箱,走在当年的挑粮小道上,还不忘寻找标记石柱和草药,在路程的最后,团队中的男生还主动用担架抬起脚受伤的女生,队员们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精神不减当年。踏着曾经红军的足迹,大家把团结与担当铭记于心,也把不惧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铭记于心。

    短暂的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践行井冈山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才刚刚启程,天津大学学生社团团委的成员们会在未来服务青年的道路上载着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井冈精神一同砥砺前行,用不言弃,拼搏进取!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