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雅安 祝福明天

2017-08-14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团委 作者:罗静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由罗静、夏登嫔、唐邵哲、汪李健组成的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省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雅安梦之队”于7月15日至7月25日前往雅安市地震灾区芦山县开展以“研究地震灾后人民的心理状况及新媒体在社会舆情中的运用”为主题的学习调研活动。

    活动背景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雅安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活动前期准备

    活动前,团队成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队员们通过查阅地震相关资料、翻阅新闻报道、学习心理学知识等方式,深入了解灾区人民在灾情过后的心理状况。同时团队建立了微信公众号“雅安微动态”,内容主要包括地震时人的心理状况以及调节情绪的方法等方面,旨在提高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号召大家关注灾情对于人心理的影响,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指导教师张大军的组织下,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便深入了解灾民前后心理变化,为实践活动的圆满完成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第一站——四川省名山中学    7月15日, 队员们赶往四川省名山中学,对“英雄老师”郭昭祥进行采访。郭老师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时正在上生物课,地震来临时,郭老师沉着冷静地疏散本班学生到安全地带,又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教学楼,协助其他老师有序疏散全校学生,全校师生无一伤亡。震后,学校组织复课,作为名山中学的教务处主任,郭老师站在抗震救灾前线见证了学生心理从恐慌到如今阳光向上的过程。基于此,郭老师给队员们介绍了学生心理变化过程和他们抚慰学生心理的方法。在郭老师的帮助下,队员们对学校高三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地震知识介绍及公众号的宣传工作。

    活动第二站——四川省芦山县

    718日,队员们赴往芦山县即雅安地震的重灾区。沿途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地震对自然景物的破坏痕迹逐渐淡去,但对于人民内心造成的创伤是否可以淡去?队员们带着这个疑问在各个乡镇进行走访调研,与当地居民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灾前灾后心理状况及变化过程,并向他们更深入、全面普及地震知识,宣传微信公众号。

    活动中遇到一位乐观向上的老人。他提到,虽然地震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但地震过后,芦山县的重建工作能够快速开展,党和国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没齿难忘的大恩情。交谈中,老人时不时开怀大笑,感染了团队成员。灾难无情人有情,阳光总在风雨后。人力无法阻挡自然灾害,但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用无尽的关怀将灾区人民心中的创伤抹去。

    在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对群众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纸质有效问卷有73份,网上有效问卷89份。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17人、18-3078人、315056人、51岁以上11人。调查结果显示,93%的人在地震来临时都会感到极大的恐惧。地震使房屋坍塌,家园变废墟,亲人受伤甚至离去,灾后重建困难重重等诸多因素致使群众对地震产生恐惧。另外,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约有86%的人使用新媒体手段获取地震知识。通过几天的走访宣传,截至725日,公众号粉丝达到445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震前征兆、地震中自救及走出灾后阴影的新渠道。

    结语

    十天的社会实践已经结束,团队成员克服酷暑、雷雨等困难,按计划圆满完成活动任务。此次实践活动,通过采访名山中学郭昭祥老师、走访芦山县群众,使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地震灾后人民的心理状况。新媒体的运用使实践数据更加直观,“雅安微动态”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不仅为雅安人民走出心理阴影创设一条有效途径,同时给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地震、关注地震的平台。纵观实践过程,该团队采用问卷、走访以及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实践结果呈现的更加直观。大学生积极主动关注地震灾害、关注灾区人民心理、关注民情,展现出信息学院素质教育的颇丰成果。

    

【责任编辑:何明】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