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彩·云之南”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云南民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

2017-08-13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窦同璐 杨燕

    7月7日晚,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风之彩·云之南”实践团队再度启程,前往云南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这是实践团第16次走进云南,这16年来,团队先后开展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产业考察等项目,旨在弘扬民族医药,传承民族医药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同时,捐资助学、民生调研、科普宣传、健康义诊等项目的开展, 也强化了交大学子与祖国同向同行,服务西部、奉献西部的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首次卫生健康大会上强调“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要求我们更加坚定的推动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云南地处祖国西南地段,是彝、白、哈尼、 壮、傣、苗、傈僳等25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文化,民族医药与中医药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有特效。然而民族医药目前面临着特色诊疗技术濒临失传、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实践团队将今年的调研方向着重集中于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上,也期望能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9日,本该早上6点钟到达昆明站的火车,却因为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而晚点了五个多小时。40多个小时的车程并没有让大家感到疲倦,反而对接下来的行程更加充满期待。在大家稍作整顿之后,便搭乘地铁前往本次第一个社会实践点——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

    博物馆的周红黎老师,在暑假已放假闭馆的周末,特地为我们实践团开馆,从云南民族医药文化、云南民族医药诊治特色、云南民族药开发成果、云南民族药标本、《滇南本草》、《神农本草经》、云南特色药物、传统药材标本和院史等方方面面为我们做了详细讲解。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在人体认识和药物认识及养生保健方面都有较为先进的认识,如火塘文化;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在中医治疗上享有很高地位,而彝药,白药,纳西药等也在发挥着自己独特而神奇的功效。民族医药特色诊疗,如脉诊,甲诊,目诊,尿诊等对现代医药诊断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0日,实践团参观了云南省的两个知名药企:云南白药和健之佳药业。上午十点半左右,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位于昆明大学城附近的云南白药总部,开启了探索云南白药的旅程。

    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是曲焕章,云南玉溪人,1933年在金碧路创办曲焕章大药房,采取前店后厂模式。曲焕章去世后,由其妻子缪兰瑛接管配方,1955年恰逢公私合营,便将配方捐给国家,成为国家机密。白药集团于2010年提出“新白药 大健康”理念,目前也是云南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头企业与标杆。作为我们药学院学生云南社会实践的必访项目,每一年的走访都是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云南白药集团的发展历程,白药作为云南民族医药走向全国进军国际的成功典范,为之骄傲!

    结束了云南白药的参观,我们走进了健之佳的昆明办公地点,这也是交大校友蓝波在成功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及管理理念上,创立了自己独有的市场发展策略及营销模式的成功创业成果。

    从公司的创立到现在的准上市,从药品零售到药妆、中医馆,经历了19年的时间,在健之佳这面大旗下,汇集了健之佳健康药房、博仁堂中药精品店、之佳便利店、美信专业药房以及福利大药房等五大品牌,过去十年中,健之佳还尝试了社会药店、体检中心、药妆店、健康广场、家庭药箱清理公益活动等,逐渐成为了占据西南地区的医药连锁企业。健之佳药房也积极与民族医药厂合作,为民族药的推广提供了新途径。

    11日,“风之彩 云之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展了第三天的调研。在楚雄参观的第一站是云南省彝医医院。彝医院临床药学主任何老师和董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云南省彝医医院展览馆,极其详细的介绍让实践团员们大开眼界。

    彝族是楚雄的土著民族,彝医以治疗跌打损伤见长,特色理论包括:一元、二气、五行、六路和毒邪。值得注意的是,彝医水膏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膏药在治疗疼痛,调理脾胃方面有独特功效。

    在参观完云南彝医医院后,同学们对彝族医药的探知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董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齐苏堂彝医馆,这也是彝医药馆的开山鼻祖,药馆名称取自《齐苏书》,这本书成书时间早于《本草纲目》近12年,是目前为止最早的彝药志。坐镇药馆的医师是姚白贞医派第六代传人王敏先生,擅长彝族医药的治疗使用,特别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医药的资源很难复制,而许多优秀民族医药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但齐苏堂让我们看到的是民族医药的生命力与发展力。

    12日, 趁着怡人凉爽的早晨,实践团队抵达大理的第一个调研点——大理大学。药化学院致力于开发昆虫药的医药应用价值及活性物质研究,并且提出“小昆虫,大产业”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有幸参观到昆虫干制标本馆,更加直观的认识昆虫的收集与保藏方法。到目前为止大理大学药化学院有4个新药,且市值已超20亿,荣获国家级与省级多项殊荣,集“研发—临床—产业化”于一体,依托昆虫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与团队,大力推进医药发展。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有幸碰到李树楠教授,81岁的他仍然坚持工作在实验第一线,他一直致力于美蠊(蟑螂)的药用研究,他的科研热情与态度,带给实践团员们很大的触动。李老教导同学们“医生可以救助有限的人,而新药却可以惠及全世界”。实践团学生们纷纷表示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午,“风之彩 云之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实践地点—--大理药业。大理药业科技开发部张经理从大理药业的发展历史、主导产品、企业荣誉及公益慈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践团的成员们和大理药业的员工们就民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企业与高校的产学业结合及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困境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双方都受益匪浅。

    实践团成员在大理药业车间负责人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GMP车间,专业的设备,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严格的车间环境都令同学们打开眼界。实践团员们完整的学习参观了从中草药到注射液的工业化大生产流程,体会了书本无法提供的震撼。中药文化的传承,中药疗法的创新,民族医药的发展,有着我们药学人需要践行好的一份责任!

    13日,“风之彩 云之南”实践团队来到了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大理洱源,团县委举行社会实践座谈会暨药学院捐赠物资仪式,本次村小药箱共捐赠41个,里面包含常见疾病急救治疗的药物,是由药学院徐宇虹课题组提供,并且也会在药物使用完之后持续进行药物补给,旨在帮助洱源县内小学小药箱的推行使用。由爱心屋提供的大量爱心衣物也在实践团到达之前送达洱源,之后会由村委会分发使用。

    交大与洱源在2013年达成定点帮扶协议之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已有十二支实践团队踏上过洱源这片土地,虽然主题在变,但爱心助力一直在持续。许多援滇干部深入了解民情,尽自己所能为当地人民做一些事情,将青春热血融入祖国山河。一次洱源行,一生洱源情。许多青年人奋战在祖国的西部地区,关注滇西,平凡人却可以发挥不平凡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让我们震撼,再接再厉,更好地服务洱源地发展。图8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匆匆而过,“风之彩·云之南”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从最初的不太熟悉,经过不断地磨合,接触,最后成为了一起挥洒汗水的同伴,成为了彼此可以信赖依靠的朋友。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云南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有了深层次、直观的感悟,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将感悟化为动力。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实践队员们每天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正真体会到了社会实践丰富的精神内涵,正真做到了“行万里路 知中国情”,相信这次经历不止是每一位团队成员宝贵的人生体验,更是在今后生活中面对挫折不可多得的有效经验。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