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赴安徽凤阳探寻民间文化

2017-08-13来源: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团委 作者:团委新媒体部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音节凄婉,令人神醉”(《扬州画舫录》),内容多是“状家世流离之苦”(《清稗类钞》)。由于它的起源背景和它悲凄的唱词内容,它一度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安徽省凤阳传统民间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的美称,并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多元文化相继涌入,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敲凤阳花鼓,颂传统文化”就成了此次活动的主题。

  经过一夜的休整讨论,第二天一早,队员们就来到人流量密集的步行街进行问卷调查,当地居民都十分配合,显示出了对凤阳花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自豪。下午我们与当地居民组成的凤阳花鼓表演队进行了沟通,并观看了一些凤阳花鼓的学习视频。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第二天一改之前的烈日当空,竟飘起了雨。队员们冒雨来到已经约好的文化馆内,准备与文化馆馆长卢老师进行交谈,可事与愿违,卢老师临时接到通知外出开会,于是我们一行人自行在文化馆内参观,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情况。下午天气转阴,小伙伴们来到博物馆,希望找寻一些凤阳花鼓的历史足迹。

    随后,小伙伴们与文化馆卢老师取得了联系,在凤阳县文广新局对卢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访问。

  8月9日,小伙伴们一行拜访了一些凤阳花鼓的文化传承人,从他们那进一步了解凤阳花鼓的魅力与神奇。

    拜访完文化传承人,暑期社会实践也就告一段落了。

    此次实践的新征途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愿所有的大学生乃至全社会都能够积极呼吁,把凤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潮流之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