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原来你是这样的战狼

2017-08-11来源:北京青年报

  ◎刘永加

  近来,电影《战狼2》在全国火爆上演,剧中的主人公冷锋武功盖世、英勇无敌、只身深入虎穴救出同胞的壮举,让每一个观众为之倾倒,称之为“战狼”当之无愧。在古代像冷锋这样的猛将不乏其人,可是文人中的“战狼”就不多见。南宋的辛弃疾其实就是标准的战狼式的民族英雄。

  拉起抗金大旗,怒斩叛徒朋友

  辛弃疾晚年曾对他年轻时起义抗金的岁月,作词总结,表达自己坚持抗金的决心和情怀,这就是有名的《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南宋时期,金国占领了大宋的北方。一些长期受金人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声势最为浩大,领头的是济南农民耿京。少年时的辛弃疾,就期盼有一天能亲自赶走金兵,收复失地。在他22岁那年也就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再次兴兵南犯,辛弃疾趁敌人后方空虚,在家乡聚集了2000多名乡众起义。看到耿京的声势越来越大,辛弃疾就带着这支队伍投奔耿京。耿京看他是个文人,让他做了义军的掌书记,掌管大印、机密文件等。更重要的,辛弃疾可以为他出谋划策,做他的智囊和高参。此后,发生了一件大事,令耿京对辛弃疾更是刮目相看。

  辛弃疾有个朋友叫义端,是一个和尚。平时除了念经,还很喜欢谈兵论战,辛弃疾因此跟他交往颇深。辛弃疾在加入耿京的义军后,就劝说义端也投奔了耿京。不料,这义端和尚意志不坚定,觉着义军比较苦,竟然偷了辛弃疾保管的义军大印投奔了金军。象征着统帅权威的帅印给丢了,耿京火冒三丈,把辛弃疾给痛斥了一顿,并下令拿不回帅印军法从事。被自己的朋友出卖,辛弃疾更是火冒三丈,决心追回帅印。于是就向耿京立下军令状,三天时间拿回帅印。气愤至极的辛弃疾单人独剑,纵马往金军驻地方向飞奔,果然在路上截住了义端。

  义端一见杀气腾腾的辛弃疾,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吓得滚下马来,说道:“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义端所说的“青兕”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青色犀牛,体型很大,重量在千斤以上。传说辛弃疾早年曾经碰到一个仙人,那个仙人看出了辛弃疾的本来面目是一头“青兕”。

  辛弃疾成年后的身材长相,据他的朋友陈亮描述,是“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显然,从小就习武练兵的辛弃疾,身材体格确实是相当雄壮英伟的。义端自然吓得魂飞魄散,软作一堆,只能跪下来求饶。此时,辛弃疾哪里还管他这些鬼话?宝剑一挥,便结果了叛徒义端的狗命,搜出大印,往义军的大营飞奔,向耿京复命去了。这次事件,使辛弃疾在义军中声名大振,耿京对他也更加器重。

  只身闯敌营,万人中捉得叛将

  辛弃疾曾作另一首词,同样描述了他在北方抗金的峥嵘岁月,表达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这就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后来,辛弃疾看到北方的抗金形势发展很快,义军的势力不断壮大,但也需要国家的认可呀,于是他就劝说耿京奉表归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耿京派辛弃疾和义军另一个首领贾瑞一行到建康(今南京),觐见正在这里的宋高宗。此时还是主战的宋高宗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辛弃疾等人,封官行赏: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贾瑞为敦武郎合门祗候,赐金腰带各一根;辛弃疾被封为右承务郎,另外还封赏了义军大小头目二百多人。

  辛弃疾他们在返回途中,到达楚州(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地界时,传来了义军中的惊天事变:耿京被杀了!原来,在义军中有一个叫张安国的将领,是耿京的老部下,耿京对他非常信任,但这个张安国为了得到金人的赏金,他趁贾瑞和辛弃疾都不在的时候,串通了几个叛乱分子,闯进耿京的营帐把他杀死。辛弃疾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气愤,一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

  辛弃疾和驻地守将商量,他要前往叛徒张安国的驻地济州府捉拿他,有的愿意跟他去除奸,有的则说独闯金营危险。辛弃疾决心已下,精挑细选了五十名勇士作为敢死队,马不停蹄回到山东,直奔五万人之众的济州府敌营,此时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坏了。二话不说,就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到,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押着叛徒送到了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当时辛弃疾23岁,以五十对五万,而且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真是浑身是胆、勇猛无比呀!比冷锋独闯魔窟也不差毫分。

  足智多谋,剿抚并用平叛乱

  后来,辛弃疾任江西提刑途经造口时,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后,抗金无望的他,赴江西一举剿灭了叛匪茶商军。这就是著名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南宋淳熙二年(1175)四月,四百多名武装私贩茶商在湖北起义,领头的人就是赖文政。五月份,赖文政率领着这支武装队伍进入了湖南,把当时的湖南安抚使王炎派来截击的军队打得大败,随后又转移到江西境内,再次战胜了吉州的地方部队,并且在永新县一个叫禾山洞的地方建立起了根据地。起义军发展到了六百多人,声势越来越大。此后,宋政府多次派兵征剿,均未奏效。

  这种形势下,文武兼备的辛弃疾自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他被任命为江西提刑前往征剿。辛弃疾来到江西后,首先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汲取以前围剿茶商军失败的教训,制订了科学的作战方案。辛弃疾认为,对付机动灵活的茶商军,不能再蛮干,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精干强悍、行动迅速的敢死队。

  辛弃疾从当地驻军、民兵和土豪武装中招募了一批敢死队员,加以训练。他将这支精兵与熟悉地形的当地乡兵合在一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守在要害地点,控制茶商军活动地点人员的出入;一部分负责进攻,到茶商军隐藏的山谷中去搜索追击。同时,他又命令从荆州、鄂州调来的正规军步步为营,虚张声势,但不主动出击,等茶商军疲惫退却以后,进行尾追,时刻保持压力。面对辛弃疾这样有虚有实、有守有攻的军事部署,茶商军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很快就支持不住了。

  接着,辛弃疾从抓到的茶商军士兵那里了解到他们已经走投无路,内部很混乱,就乘机派人去茶商军的军营中招降,宣称只要愿意自首,就可以放他们一条生路。赖文政眼看大势已去,只得亲自到辛弃疾那里去投降。于是,到淳熙二年九月份,这场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都引起了很大骚动的茶商起义,就这样被辛弃疾彻底平定了。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在这次剿匪战役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后来,辛弃疾又当了湖南转运副使,一直坚持抗金的他,决心组建一支真正的特种部队,叫飞虎军,为将来抗金打下基础。然而,此时奉行议和的南宋政府,再加上一些朝廷重臣对辛弃疾的中伤和弹劾,辛弃疾满腔报国热情,也无法施展,终于解甲归田。他只有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其中有一首辛弃疾66岁时写就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仅是词中千古一绝,更表达了他抗金无门的心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抗金英雄、我们的战狼辛弃疾,忧愤而死,终年68岁。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责任编辑:王煜】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